暢游豐寧壩上草原
據說有很多個壩上,分布在北京北部遼闊的地域。張北壩上,圍場壩上,塞罕壩上,豐寧壩上等等。上字表示位置,人往高處走,所以都愿意高高在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上”表示海拔高,涼快,至于說涼快的程度,嘿嘿,以后再向您介紹吧。
這是豐寧壩上,據說海拔有1800米,如果按海拔每高100米就降一度的“據說”,和北京的溫差您自己個掰掰手指頭好好算算吧。
享受幾天去壩上
休息幾天去看羊
消失幾天去拍照
難得幾天去瘋狂
密謀了n多日子,同行者使出了渾身解術才對付出了這幾天。
又能聞到馬糞味兒了,不容易呀!
在壩上,騎馬是最開心的事情。
壩上的馬當然不像馬術或騎士俱樂部的馬那樣有血統和一系列的說法,所以,相對來說便宜許多許多。10來年了,騎馬的價格沒有變化,可能是養馬的農家越來越多了吧。
騎馬是一門學問,選馬、裝備、塑身、減肥、騎的方式、緊急處理等等,以后有機會再說吧。
騎的時候有幾點注意,您要是不仔細看,萬一那什么了,嘿嘿,勿謂言之不預也。
跑的時候一定要跑在前面,馬蹄撩起的沙石會甩到后面人的身上、臉上甚至是嘴里。后面的少不了吃“胡椒面”,回來的時候,眼窩、鼻孔、耳朵眼兒能倒出至少半斤的粉塵吶。當然,跑在前面需要水準,萬一失去了平衡,別說是失身落馬,再讓后面的踩踏一番,呵呵,麻煩可就大了。
馬的從眾心理比人還嚴重,一群馬一旦有一兩匹開始跑,其余的一定也跟著跑。這就要求您隨時注意,一旦有人喊“駕”或有快馬從身邊跑過,要是不拉緊了韁繩,您的寶貝基本上是會撩開四個蹄子的。
馬是欺軟怕硬的,您不馴服它,它會折騰您。往樹上蹭是它的絕活兒,您的腿是承受不住那樣大的擠壓和摩擦力的。遇到這樣的馬,辦法只有一個,偷偷地告訴您,找個沒人的地方臭揍一頓,呵呵,它也就服服帖帖了。
一般來說,機靈的馬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一旦它服了您,那就像汽車一樣想停就停,讓跑就跑了。
還有一種騍(ke)馬,那是屬于干嘛嘛不成,吃嘛嘛香的飯桶,您要是第一次騎又前怕狼后怕虎的話,騎上它,信馬由韁那么一溜達,呵呵,半個小時未必能走出200米吶。
話又說回來,馬通人性,您跑過癮了,也得讓馬休息休息,并施以小恩小惠,您關照了它,它也會更加地賣力氣,一旦和誰飚起馬來,呵呵,您沖在前面,對手可就遭老罪嘍。
最重要的是您要用您的前腳掌蹬在馬蹬里,萬一有個閃失,腳會從馬蹬中自然脫落。如果您非用腳掌的中、后部,哼哼,一旦那什么,不僅像拖s狗,說不定還要被馬踏“飛燕”吶。
飛奔的馬一旦遇上溝溝坎坎,一定要隨著馬自然地跳躍過去,千萬別猛拉韁繩,否則,馬來個緊急掉頭或拐彎,往好了想您會來個“老頭鉆被窩”,鬧不好,您會整個“那什么吃屎”的。
下山或下坡的時候一定要拉緊韁繩不能跑,萬一馬失前蹄,嘿嘿,您就滿地找牙吧。
在飛奔的馬背上您可以找到風馳電掣的感覺,耳邊生風是最爽的事兒。當你帶頭奔起來,后面老爺、太太、小姐們聲嘶力竭地高喊“停”或“媽呀”等鬼哭狼嚎的時候也是最開心的。
騎馬,關鍵是掌握好平衡和節奏。
騎馬,對于一部分人是享受,而另一部分人可就是活受罪嘍。
一張飽經風霜的臉皺紋密布
一雙渾濁的眼有些模糊
只有那雙手依稀可以猜出他的年齡
看上去應該叫他:羊倌大叔
羊倌,一種職業
一人放養400多只羊,每月能有800來元的收入
丟了一只就會白干,倒霉的月份入不敷出
每天近11個小時的放牧時間
風餐露宿,風雨無阻
不管是烈日當空,還是風雨交加
放牧的季節只能和羊說話
要忍受一個人的孤獨
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
任何人無權教育別人什么是幸福
在聊天的過程中他始終在微笑
憨憨的表情表現出一種滿足
我佩服他笑對人生的這種心態
雖然他只有五十出頭
我還是尊敬地叫他一聲:羊倌大叔
在壩上,部分羊倌是職業的,是羊的主人雇傭來放牧的,每月的工錢800來元,還要包賠丟失羊只的損失。
高爾夫是一種運動,因為沾了貴族的光而身價高貴。在北京如果不是會員就很難下場,即使是和會員參合著下了場,4、5個小時的消費也遠遠高于羊倌的月收入了。
為什么想要說羊倌與高爾夫?是因為我看到有人在壩上的草甸子上揮舞著球桿。因為此舉超級搞笑,也就沒敢過去搭訕,怕的是輕則遭頓白眼兒,重則慘遭一號木劈頭蓋臉的暴揍了。
那年在香港,朋友要買一根一號木,他和銷售人員侃了半天慣性力矩、桿頭容積、桿面反彈系數、桿面關閉角度、揮重等等術語,我在一邊卻云里霧里地聽了半天的天書。敢情貴族的玩意兒就是透著專業性,要想貴族一把,呵呵,還得忘我地努力個十年八年的吶。
據說,高爾夫就是由蘇格蘭的羊倌發明的,在一次偶然用牧羊棍的把手將一顆圓石子擊入兔子的洞穴而開始了這種游戲。只不過后來由于皇室與貴族的介入和超級酷愛,而演變成貴氣十足高尚運動了。
壩上的草甸子被羊、牛和馬啃噬得很工整,如果嶺、沙地、樹木、灌叢、水坑、小溪等元素也應有盡有,田鼠洞便是天然的洞穴,看來那位老兄深知高爾夫運動的起源,該被嘲笑的應該是我這個農夫了…。
貧民的運動被貴族化,貴族的游戲貧民化,物轉星移,時代變遷…。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別說是某種運動,就是羊倌與貴族自身的轉化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一般來說,動物是分公母的。似乎只有蚯蚓之類的低等動物才雌雄同體,這類動物少之又少,已屬于鳳毛麟角的稀罕物了。
其實,奶牛只是牛的一種,同樣是分公母的。當母奶牛產下小奶牛之后,就會持續分泌奶水長達一年,而且,產奶的數量是遠遠大于其他品種的牛的。公奶牛只是用來交配用的,它們要保證所有的母奶牛始終處于哺乳期。于是,母奶牛不斷地產子,公奶牛不斷的交配,人類為了自己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卻讓奶牛們忙得不亦樂乎了。
據說有很多個壩上,分布在北京北部遼闊的地域。張北壩上,圍場壩上,塞罕壩上,豐寧壩上等等。上字表示位置,人往高處走,所以都愿意高高在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上”表示海拔高,涼快,至于說涼快的程度,嘿嘿,以后再向您介紹吧。
這是豐寧壩上,據說海拔有1800米,如果按海拔每高100米就降一度的“據說”,和北京的溫差您自己個掰掰手指頭好好算算吧。
享受幾天去壩上
休息幾天去看羊
消失幾天去拍照
難得幾天去瘋狂
密謀了n多日子,同行者使出了渾身解術才對付出了這幾天。
又能聞到馬糞味兒了,不容易呀!
在壩上,騎馬是最開心的事情。
壩上的馬當然不像馬術或騎士俱樂部的馬那樣有血統和一系列的說法,所以,相對來說便宜許多許多。10來年了,騎馬的價格沒有變化,可能是養馬的農家越來越多了吧。
騎馬是一門學問,選馬、裝備、塑身、減肥、騎的方式、緊急處理等等,以后有機會再說吧。
騎的時候有幾點注意,您要是不仔細看,萬一那什么了,嘿嘿,勿謂言之不預也。
跑的時候一定要跑在前面,馬蹄撩起的沙石會甩到后面人的身上、臉上甚至是嘴里。后面的少不了吃“胡椒面”,回來的時候,眼窩、鼻孔、耳朵眼兒能倒出至少半斤的粉塵吶。當然,跑在前面需要水準,萬一失去了平衡,別說是失身落馬,再讓后面的踩踏一番,呵呵,麻煩可就大了。
馬的從眾心理比人還嚴重,一群馬一旦有一兩匹開始跑,其余的一定也跟著跑。這就要求您隨時注意,一旦有人喊“駕”或有快馬從身邊跑過,要是不拉緊了韁繩,您的寶貝基本上是會撩開四個蹄子的。
馬是欺軟怕硬的,您不馴服它,它會折騰您。往樹上蹭是它的絕活兒,您的腿是承受不住那樣大的擠壓和摩擦力的。遇到這樣的馬,辦法只有一個,偷偷地告訴您,找個沒人的地方臭揍一頓,呵呵,它也就服服帖帖了。
一般來說,機靈的馬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一旦它服了您,那就像汽車一樣想停就停,讓跑就跑了。
還有一種騍(ke)馬,那是屬于干嘛嘛不成,吃嘛嘛香的飯桶,您要是第一次騎又前怕狼后怕虎的話,騎上它,信馬由韁那么一溜達,呵呵,半個小時未必能走出200米吶。
話又說回來,馬通人性,您跑過癮了,也得讓馬休息休息,并施以小恩小惠,您關照了它,它也會更加地賣力氣,一旦和誰飚起馬來,呵呵,您沖在前面,對手可就遭老罪嘍。
最重要的是您要用您的前腳掌蹬在馬蹬里,萬一有個閃失,腳會從馬蹬中自然脫落。如果您非用腳掌的中、后部,哼哼,一旦那什么,不僅像拖s狗,說不定還要被馬踏“飛燕”吶。
飛奔的馬一旦遇上溝溝坎坎,一定要隨著馬自然地跳躍過去,千萬別猛拉韁繩,否則,馬來個緊急掉頭或拐彎,往好了想您會來個“老頭鉆被窩”,鬧不好,您會整個“那什么吃屎”的。
下山或下坡的時候一定要拉緊韁繩不能跑,萬一馬失前蹄,嘿嘿,您就滿地找牙吧。
在飛奔的馬背上您可以找到風馳電掣的感覺,耳邊生風是最爽的事兒。當你帶頭奔起來,后面老爺、太太、小姐們聲嘶力竭地高喊“停”或“媽呀”等鬼哭狼嚎的時候也是最開心的。
騎馬,關鍵是掌握好平衡和節奏。
騎馬,對于一部分人是享受,而另一部分人可就是活受罪嘍。
一張飽經風霜的臉皺紋密布
一雙渾濁的眼有些模糊
只有那雙手依稀可以猜出他的年齡
看上去應該叫他:羊倌大叔
羊倌,一種職業
一人放養400多只羊,每月能有800來元的收入
丟了一只就會白干,倒霉的月份入不敷出
每天近11個小時的放牧時間
風餐露宿,風雨無阻
不管是烈日當空,還是風雨交加
放牧的季節只能和羊說話
要忍受一個人的孤獨
這就是生活,這就是人生
任何人無權教育別人什么是幸福
在聊天的過程中他始終在微笑
憨憨的表情表現出一種滿足
我佩服他笑對人生的這種心態
雖然他只有五十出頭
我還是尊敬地叫他一聲:羊倌大叔
在壩上,部分羊倌是職業的,是羊的主人雇傭來放牧的,每月的工錢800來元,還要包賠丟失羊只的損失。
高爾夫是一種運動,因為沾了貴族的光而身價高貴。在北京如果不是會員就很難下場,即使是和會員參合著下了場,4、5個小時的消費也遠遠高于羊倌的月收入了。
為什么想要說羊倌與高爾夫?是因為我看到有人在壩上的草甸子上揮舞著球桿。因為此舉超級搞笑,也就沒敢過去搭訕,怕的是輕則遭頓白眼兒,重則慘遭一號木劈頭蓋臉的暴揍了。
那年在香港,朋友要買一根一號木,他和銷售人員侃了半天慣性力矩、桿頭容積、桿面反彈系數、桿面關閉角度、揮重等等術語,我在一邊卻云里霧里地聽了半天的天書。敢情貴族的玩意兒就是透著專業性,要想貴族一把,呵呵,還得忘我地努力個十年八年的吶。
據說,高爾夫就是由蘇格蘭的羊倌發明的,在一次偶然用牧羊棍的把手將一顆圓石子擊入兔子的洞穴而開始了這種游戲。只不過后來由于皇室與貴族的介入和超級酷愛,而演變成貴氣十足高尚運動了。
壩上的草甸子被羊、牛和馬啃噬得很工整,如果嶺、沙地、樹木、灌叢、水坑、小溪等元素也應有盡有,田鼠洞便是天然的洞穴,看來那位老兄深知高爾夫運動的起源,該被嘲笑的應該是我這個農夫了…。
貧民的運動被貴族化,貴族的游戲貧民化,物轉星移,時代變遷…。站在歷史的角度看,別說是某種運動,就是羊倌與貴族自身的轉化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一般來說,動物是分公母的。似乎只有蚯蚓之類的低等動物才雌雄同體,這類動物少之又少,已屬于鳳毛麟角的稀罕物了。
其實,奶牛只是牛的一種,同樣是分公母的。當母奶牛產下小奶牛之后,就會持續分泌奶水長達一年,而且,產奶的數量是遠遠大于其他品種的牛的。公奶牛只是用來交配用的,它們要保證所有的母奶牛始終處于哺乳期。于是,母奶牛不斷地產子,公奶牛不斷的交配,人類為了自己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卻讓奶牛們忙得不亦樂乎了。
奶牛公母的比例大約是8:100。剛出生的小牛如果是母的就繼續喂養,如果是公的就按照1/10的比例喂養,剩下的9/10,嗚嗚,統統地被扼殺在搖籃里了。
據說,現在有針對奶牛性別的繁殖技術,采用所謂高科技的手段來控制生產更多的母奶牛了。
從廣義上講,奶牛是分公母的。但是由于公奶牛的角色是種牛,屬于金屋藏嬌的那類,所以,從狹義的概念上說,就不將公奶牛稱之為奶牛了。
只有母奶牛才被稱之為奶牛,這就是“有奶就是娘”的另一種詮釋吧!
在壩上,給牛或馬拍照的時候,成年的一般都會慢慢地(一定是慢慢地)走開,調轉屁股便繼續安詳地嚼著草,只有小牛犢子或小馬駒會壯著膽子好奇地走過來,或查看,或嗅一嗅,更有甚者,竟敢舔舐您的鏡頭,這個時刻,不是它怎么樣,而是我高高地舉著相機,后退,后退,再后退了。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還真是那么回事兒。雖然咱充其量也只能稱得上是個紙老虎,但這小牛犢子可是純純粹粹、貨真價實的了。
馬的瞳仁是縮小鏡,它看到的東西都比實物的小。因此,在北京,一旦有人對某人佩戴的如首飾等發表了“不愛聽”的言辭,一定會有人譏諷地說:你那是馬眼吧!
豐寧壩上草原的地勢較高,熱的比較晚,冷的卻比較早。據說十月就很難住在沒有暖氣的農家樂,運氣好的十一就能看到雪了。這里七月底油菜花剛剛盛開,南方的估計已榨成油,早就上市了吧。
可能由于冷的原因,那里的羊倌、牛仔和牧馬人出門都比較晚。相對來說牧馬人還算是勤快的,您要是想看到比較“壯觀”的羊群和牛群,也只能等到九點之后了。
牧馬人一般只看管十幾匹馬,有騎摩托的,也有騎馬的。此片的馬群是由三批匯合而成的,那兩個騎摩托的被我咔嚓在鏡頭外了。
三伏天兒的壩上早晚也有霧,能有比較壯觀的日出和日落還要等三伏之后的秋高氣爽了。
羊倌和牛仔收工比較晚,這就可以早上拍有牧馬人的日出,晚上拍有羊倌和牛仔的晚霞了。
在壩上的第一個早晨,三點半出門拍片九點半也就回來了。強烈的紫外線肆無忌憚地射向大地,雖然風是涼的,但陽光會把皮膚曬得燙手。
壩上屬于“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的高原氣候.到達史家時候已經是冷颼颼了。大多人的穿上了絨衣!
關鍵字: 北京 壩上 壩上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