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與慈禧的故事
清東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距首都北京125公里,是我國現存規模龐大、體系最完整的清代帝王陵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地還與慈禧有著一段歷史淵源的故事。
清東陵里慈禧的故事
葉赫那拉氏(慈禧),滿洲鑲黃旗人,為清朝第七帝咸豐愛新覺羅·奕(左讠右上宀右下一)之貴妃。因其子載淳承繼了皇位,那拉氏被尊為圣母皇太后。在熱河時,又因其居住煙波致爽殿西所,而稱“西所皇太后”,故俗稱“西太后”。“慈禧”為其生前徽號,亦稱慈禧皇太后。慈禧死后謚號為:孝欽顯皇后。
慈禧
慈禧在清朝掌權達48年之久,卒年74歲,是一位中外矚目的人物。關于她一生的功過,有種種評論。
那拉氏入宮后,封為蘭貴人,比皇后低六級,咸豐四年升為懿嬪,咸豐六年3月23日懿嬪于儲秀宮生大阿哥(同治),當天就升為懿妃。從此,那拉氏因生貴子而在宮中越發受寵。
咸豐帝病死于熱河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臨終前立大阿哥載淳為皇太子,27歲的那拉氏懿貴妃,靠“母以子貴”而被尊為圣母皇太后。因皇太子只有6歲,登極時遺命由八大臣輔政。當咸豐帝梓宮自熱河回京時,圣母皇太后那拉氏與小皇帝載淳先行回京,在恭親王奕斤參與策劃下,演出了一場宮廷政變鬧劇,將輔政只有73天的輔政大臣載垣、端華賜自盡,肅順處斬,其他5人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均被撤職。一場政變之后,將原定“祺祥”年號改為“同治”。那拉氏開始登上垂簾聽政的寶座。
慈禧的親生子同治皇帝載淳在位13年,因生天花而早亡,時年只有19歲。同治皇帝無子,按前代“父傳子”之制,應在宗室內“溥”字輩侄兒中選一位接替皇位。而慈禧卻打破常規,竟將她親妹夫醇親王奕讠之子載氵恬立為承繼人,改元光緒。這位光緒皇帝從其父輩來論,是慈禧的侄兒;按母輩來說,又是慈禧的親外甥,可謂親上加親。盡管如此,慈禧總還是覺得不能心滿意足,當光緒皇帝大婚前,在大選秀女中,按慈禧的意圖,又選中了慈禧弟弟桂祥之女那拉氏為皇后(隆裕皇后)。這位早已超過選秀女年齡的女子,盡管已22歲,長光緒3歲,因為是慈禧的親侄女也被選上了,又是一層親套親。
慈禧39歲那年開始為自己建陵,慈禧陵與慈安陵是同年興建,同時竣工的,各耗銀200多萬兩。建陵期間,慈禧多次親臨工地指點,當光緒七年慈安入葬后,慈禧獨攬朝政大權,竟以多年失修為借口,于1895年將三殿拆除,重新修建,并嚴令原材料不得有絲毫遷就。重建后的慈禧陵異常豪華,三殿木材全部選用名貴的黃花梨木,三殿內雕磚花墻均涂以金、彩畫為金龍和璽,光彩照人,尤以三殿明柱、檐柱均安裝鎏金盤龍,稱為金龍盤御柱。據奏銷檔所載,三殿裝修僅金葉子就用了四千五百九十二兩一錢四分三毫,可見其豪華舉世罕見。1928年孫殿英盜陵時,劈棺揚尸,慈禧死后20年尸身完好,面目如初,故有尸奸的謠言傳出。孫殿英將棺中奇珍異寶搜索一空,至今慈禧一具完整尸身仍躺在棺中。
關鍵字: 慈禧 河北省 清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