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四大古樂之一:屈家營古音樂
被譽為我國四大古樂之一的河北固安縣屈家營古音樂,已被列為河北省民族民間文化十大保護工程之一,當地通過培養樂手、整理樂譜等方式,試圖將這一古樂繼續保存甚至發揚光大。
屈家營古音樂
屈家營古音樂創始于元明之際,與西安仿唐樂舞、湖北編鐘樂、北京智化寺音樂并稱中國四大古樂。其源于佛教寺院音樂,是宋元以來南北音樂交流的產物,既有北方音樂的古樸粗獷,又兼備南方音樂的婉轉清幽,主要是用于祭祀和喪禮儀式的“鄉俗雅樂”的留存。
專家說,屈家營古樂為一種吹奏、打擊樂,演奏樂器有管、笛、笙、云鑼等傳統樂器,其記譜方式完全是古代“工尺”譜,歷代保留至今。古樂樂隊為固定編制,24名樂手為“滿棚”音樂,12名樂手為“半棚”音樂。屈家營古樂作為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音樂之一,現存《玉芙蓉》《紂君堂》《罵玉郎》等13支套曲,《金字經》《討軍令》等7支大板曲,《五圣佛》《賀三寶》等20多支小曲和一套打擊樂。
屈家營古樂有專門成立的音樂會,此音樂會始建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音樂會尊師曠為祖師,以儒家思想為正宗。音樂會教學采取口傳心授的方式,學者須背會所有曲牌方可接觸樂器。
有關專家認為,屈家營古樂曲目豐富,樂譜完整,樂手技藝精湛,并有嚴格的傳承方式,在相對封閉的狀態下保存下來,具有“原汁原味”的特點,對研究中國古代音樂以及寺廟音樂與民間音樂的交融衍變,有很高的價值。
為保護屈家營古樂這一文化遺產,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河北省便開始搶救保護工作。今年,該古樂被列為河北省民族民間文化十大保護工程之一。據文化部門介紹,為了不使這一古樂失傳,從今年開始,將逐漸培養一批年輕樂手,作為古樂的后備力量。同時,著手創建一套以屈家營古樂為核心,融古曲、歌、詩、賦、舞為一體的舞臺節目,使之形成一個產業。此外,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一古樂,屈家營古音樂會館也正在興建中。
關鍵字: 古音樂 屈家營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