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歌古鎮
歷史翻過了新的篇章,二十一世紀的威遠寨在詳和歡樂的時代氣氛中,沐浴著西部開發的陽光雨露顯得格外平靜雄威,已成為人們觀光游覽的風景勝地。今天登臨古寨墻頭,樹影搖曳,美麗的灘歌山川盡收眼底,我們從吹過耳際的和煦山風中依然能感悟到威遠地區曾經鼓角爭鳴鐵騎奔逐的戰爭場景,感悟到往昔熱情奔放的地域舞蹈和秀麗迷人的山光水色。
在民俗文化風情中演繹經典
灘歌民俗文化從典籍和傳說中走出,滋潤了秦州大地。灘歌的高腳子也起源于古鎮灘歌,夾板屬于男性隊列民俗舞蹈,夾板隊表演時,大腰鼓雙人敲擊做導引,純銅大鈸和其他輕小打擊樂器伴奏。舞者腿綁夾板,首先將夾板合緊,八卦步交錯,為行香步。演者主事按照名戲曲測字分身份扮裝。每年春節,各村表演者正月十五日齊聚灘歌古鎮匯演。此時,觀眾激情高漲,演者神態嚴肅虔誠,器樂清脆宏亮,一股虔誠而敬畏的肅穆神情隨著舞隊傳向觀眾,深情地表達著灘歌古鎮人民祈盼生態平衡、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太平盛世、生活祥和的美好愿望。
夾板舞也稱打夾板,是一支在全國都很獨特的古典樂舞,是祭神古樂的延續。夾板用紅椿或槐木制成,目前因生態環境破壞,政府實行封山育林,再造秀美山川,一般多采用尚好的樺樹和松樹造制。一般的夾板行佳質好,且繪有龍行等圖案,約有一尺五寸長。打夾板的人身穿青色大襟長布古裝秦腔戲服,多為蘇州刺繡,腰系藍布帶,扎綁褲腿,腳登青布鞋。打夾板過程中,伴有旋轉的舞蹈,但卻剛直肅穆。噼啪作響的夾板以鼓、鈸、鑼、簫、等民族器樂吹打伴奏,顯得豪放、簡約、莊嚴而又嘹亮。龍莽下面一襲黑衣黑褲、雪白綢帶束腰的舞隊,神情肅穆,動作緩慢,節奏分明,舞隊簡捷的起、承、轉、合的舞姿顯得十分獨特,把灘歌人民與大自然和諧生存的美好理想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歷年的各種慶典和祭奠活動中作為一支重要的樂舞系列,令國內外觀光者驚嘆不已。
關鍵字: 古鎮 武山縣 灘歌鎮 羊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