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特色小吃之——牛肉面
蘭州牛肉面是蘭州市最為著名的風味小吃。
牛肉面始于光緒年間,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在近百年的漫長歲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譽金城,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打入了全國各地。其間凝聚著馬保子及后來無數專營清湯牛肉面廚師的智慧與心血。今天,清湯牛肉面因為味美可口,經濟實惠,不僅在蘭州比比皆是,而且在西北各省和全國許多地方有了蘭州牛肉面館。
細面
蘭州牛肉面講究一清(湯清)、二白(蘿卜白)、三紅(辣子油紅)、四綠(香菜綠)、五黃(面條黃亮)的五大特點。面條根據粗細可分為大寬、寬、細、二細、毛細、韭葉子、橋麥欏等種類。面條用手工現場拉成,一碗面不到兩分鐘即可做好,再澆上調好的牛肉面湯、白籮卜片,調上紅紅的辣椒油、碧綠的蒜苗、香菜,食之令人叫絕。
韭葉子
蘭州牛肉面的面型很有些名堂。它是感性的,人性化的,十分地融通而隨和。一個人要什么,性情好惡畢見。男孩子吃“二細”(稍粗),女孩子吃“細”的,中老年人又偏好“韭葉子”和“毛細”(更細的);文化人知識分子愛吃“細”的和“韭葉子”,工人、軍人和猛漢卻偏愛“寬”的甚至“大寬”(二指寬)……而且蘭州人吃牛肉面要哪一種已印入潛意識,少有改變。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造就了牛肉面的種種面型,而多樣的面型又塑造著蘭州人的涵養和性情。“毛細”是溫柔,“頭細”是隨和,“二細”是陽剛,“韭葉子”給你平靜,“寬的”給你豪放,“大寬”讓人威猛武野……如若女孩、老人改吃“大寬”,男孩、莽漢改吃“毛細”,準會陰錯陽差。
關鍵字: 文化人 牛肉面 知識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