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姜維墓
距甘谷縣城十里,便是姜維故里姜家莊。沿著彎彎曲曲的小石子道,上得山坡,姜公祠便近在眼前,只見祠大院,松柏林立,院西屹立著“姜維故里的石碑。祠內姜公塑像,身材魁梧,雙眼疑視渭川。穿過姜公祠,馬溝兩旁,山峰層巒疊嶂,將軍嶺氣勢磅礴。據說姜維小時候十分愛哭,他母親日夜愁眉不展,一天對面山上一只錦雞在飛跑,他母親取下掛在石洞上的弓箭,拉弓一射,“嗡的一聲,錦雞中箭倒下,恰在這時,姜維就不哭了,他母親又喜又驚,于是每當姜維一哭,她就射箭。當姜維長到四、五歲時,姜母就領姜維在將軍嶺上,教他學文練武。
離開將軍嶺,來拜渴姜維墓,只見姜維墓分為上下兩層,從下層走向上層,要穿過九臺石階,“石臺 是取九伐中原之意,石階中心,襯砌著兩顆篆形大字“遠志。說到遠志,這里還蘊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相傳姜維被諸葛亮智收歸蜀后,曹魏將其母作為人質,并令勸降姜維,姜母便致信姜維,叫他寄一副中藥“當歸來,姜維接信后立即寄來一副中藥“遠志,并在信上說,蜀地只有“遠志,沒有“當歸,表明了“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的信心和決心,姜母接信后激動地說:“知我者,伯約也!姜維墓地松柏掩映,一片肅靜,墓前豎立著一rsquo;塊墓碑,上面寫著“蜀漢大將軍姜維之墓。墓碑后就是高大的墓,整個墓地與姜維的生平相吻合。墓高3.5米,寓意姜維35歲時就在諸葛亮手下擔任重要職務,并屢立戰功;墓地直徑6.2米,表示姜維享年62歲,舉義復蜀,事業未成而含恨九泉,石臺高1.2米。寓意姜維12歲時就聰明勇敢,結發從軍。意味深長的姜維墓,象征著這位精忠報國、馳騁疆場、血染蜀地的三國名將的一生。
蜀中大將:姜維
姜維(202年一264年)三國時蜀漢后期主將。字伯約,天水郡冀縣(治今甘谷縣東南)人。因郡望是天水郡,故史書多稱天水姜維。推祟鄭玄經學,文武全才。初仕魏,任天水參軍。蜀漢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歸蜀。深受諳葛亮器重,稱贊他“忠勤時事,思慮精密hellip;hellip;涼州上士也(時涼州州治在冀縣,故有是說),征為丞相府倉曹椽,封當亭侯。諸葛亮病逝后,姜維總領請軍協助大將軍蔣琬、費神共理朝政。延熙十九年(256年),進位大將軍,獨力支撐岌岌可危的蜀國。為實現諸葛亮興復漢室的愿望,統軍而后,九次北伐,七出隴右,連年轉戰于隴蜀之間,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才能。其征戰的武城山、落門、段谷、上圭今天水市境內,武山縣民間至今有姜維大戰鐵籠山的傳說。景耀六年(263年),魏大舉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擊鐘會,使之寸步難行,而后主劉禪率先投降鄧艾,蜀國亡。姜維迫于形勢,偽降鐘會。次年,慫恿鐘會叛亂,試圖借機恢復蜀漢,泄密被殺。
關鍵字: 大將軍 天水市 將軍嶺 武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