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嶂石巖散記
今年4月22日,是人類關愛地球家園的節日--世界地球日。這天,我隨中國冶勘一局五二0隊舉辦的以"善待地球,科學發展"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來到國家地質公園--嶂石巖。
上午九點,我們乘車唱著"勘探隊員之歌"來到了嶂石巖。它位于河北省石家莊西南100公里處,總面積12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1774米,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今年2月被國土資源部正式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該景區有三層陡崖,其景觀大致可概括為"三棧九套,四屏藏八景"。其九套是指連接三棧的九條山谷;其四屏是指嶂石巖景區四處相對獨立的分景區,內含九女峰、圓通寺、紙糊套和凍凌背景區。
在嶂石巖停車場下車后,我們首先來到了圓通寺景區,前行500米,可見一巨石,這就是被傳為明代圓通寺大寶和尚講經處。由講經臺上行過憩腳巖,可見魔方、甲門自然地貌和風景,再行即至一線天,它是由陡壁相夾成一條狹長梯道,舉頭望天,僅見危崖相逼形成50多米高的狹縫,梯道長達150米。一線天崖頂處,有蛇首崖,其后還有鑿子石、試劍石、仰天石等景點。二棧之上有圓通寺遺跡,崖壁有6組巖畫,寺東有一座高20多米的巖洞,內有石乳泉、鐘乳石等,頗有欣賞價值。過圓通寺遺址后,還可見到山龜乞露和云巢亭,所居地勢極險峻,且曲徑通幽。由云巢亭向西南行約十分鐘,可見饅頭峰、定海神針、風動石、靜谷等景點。向南沿棧道上行,過三棧松林,穿過一片原始次生林,即至筆架峰下,石壁上鑿出極險峻之梯路供人攀登,此即大天梯。行至頂棧(即第三道陡崖),可見一片崢嶸峰林,筆架峰、漏子峰、尖山、南日峰、黃庵垴峰峰競秀試比高。
一進入紙湖套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角石亭--將軍石碑亭。亭下的巨石上鐫刻著我國第一任核基地司令員張蘊鈺將軍的詩作:"穆滿登山封贊皇,境出層巒垂疊嶂。萬丈紅綾參天路,日仄云平入佛光。莫道乾坤無私隱,佳巖抱麗幽谷藏。問津志石應猶在,漱蚌槐泉月朗朗。"與將軍石碑亭相對應,有全國最大的澳門回歸紀念碑林,在碑林中鑲嵌著宋代民族英雄岳飛的手跡--《吊古戰場文》。此文是唐代贊皇籍大文豪李華所作。其文章凄婉清麗、蕩氣回腸,其書法遒勁流暢,氣勢磅礴。兩位先人萬萬不會想到,他們一文一武的"默契配合",如今竟成了嶂石巖一處絕妙的景點。在將軍石碑亭的右前方,就是中國三大旅游地貌之一--"嶂石巖地貌"的命名地。再往前拾階而上,便有槐泉寺,此寺始建于唐代,元、明兩代均重修過,舊稱石佛寺,于明代改稱。寺中現有殿宇三間,供六尊佛像,三尊文武像。在槐泉寺中,還保存著當年周穆王為紀念勝利用寶劍刻出的"吉日癸巳"全文類小篆。"吉日癸巳"碑不僅是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更是嶂石巖的"鎮山之寶",因為不論是其年代久遠程度還是篆刻藝術性都不在泰山李斯小篆之下。在古版的金石辭書中,"吉日癸巳"作為一個詞條排在第一條。就在"吉日癸巳"碑的右邊高高矗立的是一代"國防部長"的大作:明代禮兵二部尚書喬宇三次游嶂石巖后寫下的《游槐泉寺之記》碑。此碑同樣有著極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由槐泉寺向西行,有魚石畫屏,該畫屏中的魚活靈活現,大家都為自然之奇而贊嘆。再往前順二棧崖路南行可至回音崖,這是占了我國之最的一處景觀。該回音崖高110米,弧長300余米,弧度255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已載入吉尼斯新記錄。只要在回音崖的一端發聲,另一端會馬上發出酷似原音的回聲,令人贊嘆不已。
在紙湖套景區之北便是凍凌背景區,它因每年冬季銀瀑傾落形成高達30余米的凍凌玉柱而聞名于世。由凍凌背村下車,沿路西行不遠即可見神龜探海,那是一座突兀而立的山峰,崖頂巨石象極引頸前探的烏龜。在凍凌背峪西有一山洞,名曰"冀西糧倉",古時人稱仙人洞,洞口距地達50余米,附近則全是極險峻的陡崖,因抗日戰爭時期,此洞曾被抗日將士用做糧庫,就改稱冀西糧倉。在去凍凌背的路上還可看到重門鎖翠這一秀麗的風景,頗值游賞。再經過峰回路轉,前行500余米,便是玉瀑落湖,它是嶂石巖景區十分著名的景觀,頂棧崖底的泉水流經三棧山澗,以350米落差形成落瀑,而后順崖壁瀉入湖中,此勝景讓人精神陡然為之振奮。天寒時節,瀑水在350米落差之下的二棧崖頂至二棧山腰石階上就形成30米高的冰凌,極美麗晶瑩,令人嘆為觀止。玉瀑落湖景觀之南,還有韓湘子的石屋,那是一間天然石屋,據說是八仙之一韓湘子昔年舊跡。
邊走邊看,不覺太陽西落,九女峰景區去不成了。據介紹,九女峰是天上九仙女下凡游玩時,遭玉帝誤點指變成了九座石柱,形成九女峰,自然美景十分狀觀。既有峰巒疊嶂,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又有幽洞深深,泉瀑淙淙,險峻中疊現奇偉,幽清中不失秀美。
在一天的"世界地球日"宣教活動中,除對上述自然景觀賞識之外,更重要的是還了解到了一些地質知識,首先,嶂石巖地貌類型獨特,內涵豐富。它是一種從地層、巖性、形成機制到地貌形態都不同于其它地貌的特殊地貌類型,以懸崖絕壁橫向發育形如紅色長城的"壯闊氣勢"可與"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一樣屹立于名山之林。嶂石巖地貌與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比較,具有五大特點:一是"丹崖長墻邊續不斷",顯示出它縱貫太行,南北數百公里的壯闊氣勢;二是"階梯狀陡崖貫穿全境",反映出它在高度上的變化:溝坡、底棧、二棧、三棧與頂棧好像五線譜線,數以百計的景點、景物點綴其上,譜寫出一曲激昂慷慨的地質樂章;三是"'ω'形嶂谷相連成套"它是嶂石巖地貌特有的代表性景觀,很多趣味深厚的微地貌發育其中;四是"塊狀結構棱角明顯",它反映了嶂石巖地貌巖性特點,也是塑造嶂石巖地貌特點的基本單元;五是"垂直溝縫自始至終",始終保持著巖壁與溝谷的陡直壯觀氣勢。因此,嶂石巖確實是一處理想的地質科研與科普教育園地,是普及地質科學知識,進行啟智教育的第一課堂。
關鍵字: 一線天 仙人洞 回音壁 嶂石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