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關
監獄樓已不再囚禁戰俘,只留做游人憑吊觀賞。這里載下了連年不斷的戰火,有險隘奇關破敵的壯舉,也有棄城賣城的恥辱。北國的風雪冰霜,刀光劍影,造就了雄樓壯姿。而今山花古樹掩映之中,監獄樓似沉睡的壯漢,默默的思索歷史的尾音。
七十二券樓
在青山關南側山頂的長城上,筑有一座奇特的敵樓--七十二券樓。次樓跨城墻而建,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下部為基座,用大條石砌成,高與城墻相同。中層是空心部分,為小回廊結構,南墻和北墻各有一個石券門,位于兩個箭窗西側。東墻有四個箭窗,西槍有兩個箭窗,每個箭下面有一個了望孔。樓內比較寬敞,用以供士兵居住、儲存糧食和大炮、彈藥、弓矢之類武器。在內部結構墻上,有很多拱式“壁櫥,以供戍守士兵放置物品之用。中層也是士兵用來作戰之所。
沿樓內西側僅供一人通行的磚砌樓梯可到上曾樓頂。樓頂中央建有樓櫓,樓櫓上面建有房頂建筑,四周環以垛口,供士兵放哨、嘹望敵情、遮風避雨之用。樓櫓現已毀壞。
此樓的窗、門、梯、嘹望孔、樓內結構墻及“壁櫥、樓頂上哨房等券,總共為72個券拱,故此得名。此樓有磚券和石券,巧妙結合,造型美觀,渾然一體,別具一格。目前,在長城沿線上還沒有發現和此樓造型相同的敵樓,堪稱獨一無二。此樓為明代薊鎮總兵官戚繼光創建。
七十二券樓除了奇特的造型外,還有一個奇特之處:傳言如果在驚蟄這天起早趕到樓內,當第一縷陽光從箭窗射進來時,在樓內頂上會音樂出現字符,據說這些字符能夠預示出當年的雨水走勢,因此當地人又稱之為“水神樓。
關鍵字: 萬里長城 古城堡 大青山 遷西縣 通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