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關
青山關古城堡是遷西縣15個關口內唯一保存完整的有代建筑,除自然坍塌外,少有人為破壞。
青山關城高1.8尺,關門1.4尺,周長166.9尺。始建于明洪武年間。
關城雄偉壯觀,古香古色,戍邊文化和民谷風情濃郁。堡內現居住部分古代駐扎于此的將士后裔,數百年來他們在生產、生活等活動中無不體現著先祖的遺風。
古城堡內明代建筑有明代千總官衙、兵營、戚軍校軍場、關帝廟、客棧、茶樓、酒肆等。這些歷史古跡內涵豐富,加之城堡內外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形成多方位的資源組合。
青山關長城
青山關長城始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曾歷經風侵雨蝕,兵火戰亂,但保存較為完整。青山關長城有兩座建筑獨特的敵樓,一是監獄樓,為古代囚禁戰俘之用,此樓無門,只有四眼通氣孔,是我國長城奇特建筑之一。二是72券樓,此樓有大小72拱砌成,造型獨特美觀;在數座敵樓中有奇樓兩座,即狐仙樓及明月樓,明月樓筑于山之絕頂。與八面峰遙相呼應。此外,此處還保存著一處水門。
監獄樓
從青山關關城向東南望去,在東南山半腰之處有一座特殊的敵樓,叫監獄樓。
顧名思義,監獄樓是古代囚禁戰俘的堡壘。此樓僅有一石門,在樓上方留有幾眼通氣孔。樓內約30平方米,可以并排站立40人。故時,若在戰斗中將敵人拿獲,就順石門推入,然后用重石堵嚴。因通氣孔距地面1丈八尺,四壁光滑,無法攀附,敵人一旦被俘,投入此中,斷絕難逃。據傳戰俘被擒之后,推入此樓中,不供水米,幾日之后便饑渴而死,故凡囚于此中戰俘都絕望至極,號哭不止,其悲慘之景,可想而知。據當地百姓傳言,月黑風高之夜,音樂可聞監獄樓中有鬼哭狼嚎之音,甚是嚇人。
關鍵字: 萬里長城 古城堡 大青山 遷西縣 通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