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縣葡萄溝
西山場村以栽植玫瑰香、龍眼等鮮食葡萄為主。由于當地在夏秋季節晝夜溫差大,沙土性強,用以灌溉的山泉水極佳,出產的葡萄分外甘甜可口,并有著獨特的清香味兒,多年來在昌黎果鄉極有口碑。但只因交通不便,山外人極少前往。也許正因如此,在抗日戰爭后期,地理位置比較隱蔽的西山場村,成了碣石山區有名的“堡壘村,八路軍冀東軍
區和灤東軍分區的報社電臺都曾在這里隱蔽過好長一段時間,灤東軍分區首長也曾多次來過這里,抗戰勝利后帶領灤東子弟兵率先出關闖進沈陽的老紅軍曾克林將軍的新婚洞房,也是在這里的焦家山“堡壘戶設立的。
“葡萄溝的美名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傳開的。當時,到昌黎縣掛職擔任副縣長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姚文權,一見到西山場的“葡萄溝,當即驚呼這是祖國北方沿海地區難覓難尋的“葡萄溝,其景其情絲毫也不亞于新疆的葡萄溝。至此,西山場人才恍然大悟,身在葡萄溝,卻長期不識“葡萄溝難能可貴的生態旅游觀光價值,“葡萄溝的美名不翼而飛,引來了八方游客,從1992年起,每到葡萄掛滿枝頭的季節,“葡萄溝就成了中外游人麇集之地;特別是近幾年,隨著“葡萄溝景區的知名度不斷提高,每年到這里觀光的游客已經多達四五萬人。
葡萄溝所在的山場周圍,為碣石山中的名勝古跡又一薈萃之地。由十八里碑轉行西山場村必經的鳳凰山,是古碣石十景中有名的“鳳翥祥巒;而在古碣石十景中排列第二位的“天柱凌云“小碣石天橋柱,就在葡萄溝東面的山崖高處,西山場村有葡萄秧架通向那里;碣石山中有名的古景“井峪松風井峪的峽谷入口,就在西山場村東一道澗流與沙河交匯處。更可稱奇的是,井峪是葡萄溝中的“葡萄溝,村民在溝中的亂石滾滾的澗流兩側,植有不少葡萄秧架,令其遮蓋的河谷有二三華里長。此外,聰慧、精明的西山場人,還利用深谷中的截流,在井峪側畔的坡嶺上栽植葡萄秧,形成了一道別致的“云中葡萄之景。
關鍵字: 旅游觀光 昌黎縣 河北 葡萄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