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縣葡萄溝
藏匿在昌黎城北碣石山深處、充分體現大自然的神美饋贈的北國勝境--昌黎葡萄溝,已經成為昌黎縣和秦皇島市發展生態旅游和觀光旅游的一個新的亮麗的王牌。
多年來,人們一提起“葡萄溝,就想到新疆的吐魯番盆地。其實,在“中國葡萄之鄉:昌黎,也有一個比新疆的葡萄溝毫不遜色的“葡萄溝,這就是坐落在昌黎著名的葡萄產區鳳凰山一帶的十里鋪鄉西山場村所在地。
西山場村,在昌黎縣城西北7.2公里處的碣石山主峰仙臺頂背后的一道谷峪里。由于相隔幾層屏障似的奇險峰巒,從昌黎縣城去西山場一帶,必須繞道昌盧公路線上的十八里碑。在十八里碑,昌黎城西由葡萄秧架組成的綿延不斷的綠色葡萄長龍,向北順著一條源自大山深處的沙河,拐向素有“鳳翥祥巒;美稱的鳳凰山;穿過鳳凰山口,群山不再擠擠軋軋,豁然開朗,讓出一個景色壯觀的山間盆地。盆地里依山傍水,散落著三四個小山村,西山場為最里邊的一個,居盆地東北部的一道主要深谷的探出部位。沙河從那道深谷流出,西山場人世代依顯得極狹迫的河岸而居,被迫利用房前屋后、村里村外一切可見縫插針的地方栽植葡萄秧苗,在無意中形成了一條長達七八里的葡萄長廊。西山場村依一條不算寬,也不算太窄的山路而建,由于路兩旁植滿葡萄秧,小路被葡萄秧架遮成一道天篷。那小路上面,葡萄一穗挨一穗,幾乎伸手可摘,張嘴可吃。路兩旁的葡萄秧根部,不是深深扎在亂石滾滾的沙河側畔勉強能擠出的土窩窩里,就是植于山腳勉強可以開墾的窄窄條田上。令人驚奇的是,不少葡萄秧的根極粗,斑斑駁駁的,一看就知長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有一株最粗的,四周伸出了五六個葡萄秧藤,形成了一個大大的圓形葡萄秧架,真不知是否為西山場,甚至是昌黎縣境內的“葡萄王。
關鍵字: 旅游觀光 昌黎縣 河北 葡萄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