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銘碑堂后面是烈士墓群。東西兩墓區由3幢中心碑相連形成一個整體。烈士墓是花崗石墓身,規格大體一致,打破了傳統的前碑后墓的格式。墓后豎漢白玉碑,墓頂建有花池。317位烈士的靈柩就安葬在蒼松翠柏之中。新型的紀念建筑烈士紀念堂,坐落在園內向北最深處,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堂內中廳為“晉察冀革命紀念館,陳列著革命歷史照片和革命文物。堂內東側是烈士骨灰安放室,現安放著600余位革命先輩的骨灰;西側是烈士遺像室。紀念堂前面的廣場綠草茵茵,蒼松濃郁。廣場東西兩側分別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犧牲的寧都起義的領導者、原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和紅五軍團副總指揮趙博生烈士紀念碑亭。
烈士陵園東西兩條輔軸線上的紀念建筑采取遙相對稱的我國民族形式。南邊一條輔軸線上,西面是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陵墓,東面是柯棣華大夫陵墓、愛德華博士和巴蘇大夫紀念碑。兩墓前的廣場中央分別矗立著白求恩、柯棣華高大的漢白玉全身雕像,使整個陵園突出了國際主義精神。北面的輔軸線上,西邊的紀念亭、展覽館與東邊的烈士紀念館相對稱。紀念亭是由6根水磨石柱環抱著一幢大型漢白玉石碑,碑上刻有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行政委員會、華北軍區的題詞,以示不忘先輩之功業。展覽館建筑面積1280平方米,東廳是聶榮臻題寫館名的“白求恩紀念館,館內展出白求恩生平事跡照片130余幅和22件珍貴文物,再現了白求恩偉大光輝的一生。西廳是聶榮臻題寫館名的“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長達85米的事跡圖片展,充分體現了印度援華醫療隊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發展中印友誼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烈士紀念館前墻壁的中央,鐫刻著中共中央華北局撰寫的“華北軍區烈士陵園記。館內展出了25位著名烈士的事跡。
關鍵字: 華北軍區 河北 烈士陵園 聶榮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