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后,八路軍一一五師奉黨中央的派遣,挺進五臺山地區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平型關大捷后,師主力南下,成立了以聶榮臻為首的晉察冀軍區。經過8年浴血奮戰,開辟了同蒲路以東,正太、石德路以北,張家口、多倫、寧城、錦州以南,渤海以西80萬平方千米的晉察冀解放區,并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最大解放區之一。抗日戰爭勝利后,根據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1948年5月,晉察冀軍區撤銷,建立華北軍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全區黨政軍民,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
1948年秋,朱德總司令來石家莊視察時,提議利用當時的“勝利公園舊址建立烈士陵園,以紀念犧牲在華北大地的革命烈士。隨后,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行政委員會、華北軍區決定修建華北軍區烈士陵園。1950年3月正式動工。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劉伯承、鄧小平、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為陵園的建立題詞。1953年6月竣工,1954年8月1日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儀式。國家內務部、中共中央華北局、華北行政委員會、華北軍區及河北、山西、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的黨政機關代表參加了大會。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的建立,充分體現了華北人民對曾經戰斗和犧牲在華北大地的革命先輩深切的緬懷之情。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是我國興建較早、規模較大、造型藝術較高的烈士陵園之一。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于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又被國家教委等六部委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關鍵字: 華北軍區 河北 烈士陵園 聶榮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