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之鄉
建國初,吳橋已發展到六十個大型雜技馬戲團體,三、五個人結伴搭伙的雜技組四百七十二個,傀儡戲九十臺,演員兩千五百多人,還有在異國它鄉從事雜技事業的老藝人四百多人。
1984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視察吳橋時,對吳橋雜技藝術給予高度贊揚,激發起了吳橋人民弘揚雜技文化,發展吳橋經濟的大熱情,雜技從此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繁榮階段。
1985年吳橋創建了國內第一所省屬雜技中專學校。自建校以來,已向山東、山西、江西、新疆等省、區雜技團體輸送高、精、尖雜技新秀26人,在國內、國際重大比賽和表演中19次獲獎。由于辦學成績突出,1990年被吸收為世界馬戲學校聯合會成員;1991年、1992年被國家文化部、人事部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和“全國少年兒童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1987年,文化部、省政府在省會石家莊舉辦了以吳橋命名的第一屆“中國吳橋雜技藝術節,至今已成功地舉辦了五屆,使我省成為繼巴黎、摩納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雜技賽場。
雜技事業的發展,使吳橋雜技藝術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但這種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限于藝術的發展和交流。1991年吳橋人民在鄧小平同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指引下,提出了一個偉大的設想,即“開發雜技文化資源,發展旅游業,建立“吳橋雜技大世界,實現“雜技搭臺,經濟唱戲的目的。設計方案為總體規劃面積3000畝,投資1億元,由雜技旅游區、商品集散區、人才培養開發區三個部分組成,集旅游、博物、藝術交流與比賽、人才培養、商品集散、對外開放六大功能于一體。雜技大世界一期建設工程于1992年4月28日奠基。1993年11月竣工并對外開放。完成了十余個景點的建設任務。南部是江湖文化城、呂祖廟、孫公祠、泰山行宮等仿古建筑群;北部由雜技奇觀宮、魔術迷幻宮、雜技賓館餐廳等現代建筑群環抱氣魄宏偉的中心廣場,南北之間由16根巍峨屹立的大理石雜技歷史圖騰柱連結,高空鳥瞰全貌的是一輛雜技獨輪車的造型,不僅反映了吳橋雜技的發展歷史,而且超凡脫俗,氣勢輝宏。
關鍵字: 吳橋縣 廟會 雜技之鄉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