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舊城
滄州舊城坐落在滄州市東20公里滄縣舊州鎮。城內面積約430萬平方米,舊城墻其寬約40米,周長實測7787米。始建于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即浮陽縣城。舊城墻現已殘缺不全,唯西、南兩側還有斷墻五段。舊城內有鐵獅子、鐵錢庫(出土錢文皆崇寧、大觀、政和、宣和通寶等)、鐵爐及開元寺等古建筑遺址,地下且富有文化遺存。舊州城曾取名獅子城、臥牛城。現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滄縣東南的舊州千年古城,是歷代比較有影響的地方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今滄州市的母體。東關舊城遺址保存良好,其年代久遠,形狀奇特,是華北平原所特有的,也是華北平原現有的最大的古城遺址之一。因其城似臥牛,城中有鐵獅,故又有“臥牛城、“獅子城之俗稱。西、南兩面遺存較多,南門缺口明顯,西門翁城,依稀可辨。墻基寬40米,殘高3一7米,周長7787米,城內面積約為430萬平方米。
滄州舊城,歷史久遠,歷代遺存豐富,目前城內尚有后周鐵獅及宋代鐵錢堆各一處。鐵錢堆是當年錢庫遺址,錢皆呈半熔化狀態凝作一團,鐵獅子是遺留至今的我國早期最大的鑄鐵藝術珍品,對研究我國冶鐵史、雕塑史、佛教史均有重要價值。
1961年5月,國務院公布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常年的州縣治所演化出許多景致,諸如“毛公甘泉、“菜園墨跡、“南堂雞群、“北海魚池等等;后周柴世宗北征在此駐扎留下“歇馬臺、“白兔村等遺跡;北宋與遼國對壘,又演義出“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楊文廣降生蓑草叢等美麗的傳說;水滸傳還使這里衍生出“林沖廟、“草料場等景點。城內文化層豐厚,文物眾多,現存文物有國寶鐵獅子、鐵錢庫、石雷石館、毛公甘泉等。位置集中,這在京津地區較為罕見,是滄縣旅游資源和產品中的龍頭。
關鍵字: 滄州市 滄州舊城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