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特色尕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獨特的家常飯。以西寧為中心的青海東部群眾最喜愛也最普及的一種面食,西寧人稱為“尕面片”。“尕”是方言,小的意思,也含有愛稱的成份。
面片的做法多種多樣。一般是先將面調揉好,或切成短條,或者先團成餅狀,待下鍋時再切成短條,鍋里煮好相應的蔬菜、肉等后,兩手將短條面壓開,拉長,一手拿面條,一手揪為方塊下到鍋里。
尕面片
將揉好的軟面先切成粗條,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蓋上片刻(此時稱“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斷,每個大約手指寬,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現在從城鎮到農村,尕面片已成了最普及又享有盛名,品種繁多,滋味獨特的面食了。按尕面片的形狀,配料和烹飪方法不同,有做工細致纖小玲瓏的“指甲面片”、“雀兒舌頭”;有和蘑菇混煮的“蘑菇面片”;有不帶湯而用炸醬拌燴面片”。回族人民清真面食中還有和牛羊肉、粉絲、辣椒混炒的“炒面片”。
青海人不論男女,一般都是下面片的好手。那手底下,面葉如秋天的樹葉一樣,紛紛而落,一會兒,一大鍋面片就下好了。當然,下得好的揪出的面葉如手指甲那么大,薄而勻稱,叫作“指甲面片”、“雀兒舌頭”。下得差的揪出來的面葉大而厚,并且大小薄厚不一,形狀也不正規,人們譏之為“攔嘴面皮”,意思是面葉大得放不進嘴里。
尕面片也有著一系列的風俗講究。如果是男方到女方家求婚,女方家如端上面片,男方家的就不用再說了,說明遭到了拒絕,因為面片是揪斷了的。如端上了長長的拉條,表示婚姻可成。人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誰家如果表示同意婚姻而端上了面片,則要被笑話。有遠方或尊貴的客人來家,一定不能下面片,否則會失敬傷客。家人要出遠門,有的地方專門揪面片送行,據說面片預祝出門人辦事利落,馬到成功。也有的地方專門下長面葉 (如拉條子)送行,據說這種面食預祝出門人順利往返,而面片則被認為途中會出差錯,辦事不成。
當然,現代人對這些是不相信了。但面片將永遠出現在青海人的飯桌上和西寧的飯館里,并將永遠受到人們的青睞。
關鍵字: 家常飯 青海人 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