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毯——獨特的青海藝術
2009年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開幕在即,世界性的貿易展覽呈現的都會是上乘的佳作,即將去青海旅游的你,不妨逛逛藏毯展覽,說不定能淘到你欣賞的藏毯藝術品。而且你還可以現場看到演示手工紡紗、植物染色和藏毯的手工制作及機織毯生產工藝流程。
青海藏毯是以青海省得天獨厚的西寧毛為原料,植物染色,手工捻線,經藝人的精心編織而成。它柔軟、耐用、美觀、大方,又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對生活在高寒地區的人們隔潮御寒、保溫取暖有重要作用。因些是長期在牧區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用品。它的品種,有地毯、炕毯、坐毯等。它是在藏族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漢族、印度和尼泊爾宗教藝人精華,形成具有自己獨特的藏族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品。
青海藏毯
青海藏毯是藏民族傳統的工藝品,擁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其圖案設計和色彩源于藏傳佛教文化。青海省是藏族聚居的主要省區之一,藏傳佛教圣地塔爾寺聞名于世,能夠為不斷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藝術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
傳統藏毯的藝術風格,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如佛八寶、暗八仙、國王七寶等。佛八寶即法輪、法螺、寶傘、寶蓋、荷花、寶罐、雙魚、盤花;暗八仙屬漢道教文化即寶劍、寶葫蘆、漁鼓、陰陽板、仙笛、寶扇、花籃、荷花;國王七寶也稱怵寶,屬印度佛教文化,即方勝、連環錢、犀角、令牌、象牙、珊瑚、珠寶。還有漢文化的琴棋書畫和梅蘭竹菊等。這些內容既展示了人們的勤勞智慧和精神力量,也體現出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愿望和幻想。藏毯的表現形式以傳統式為主,還有自由式、龍鳳式及隨品種形式不同的構圖形式。色彩表現方面尤為豐富,顏色艷麗、純度高、對比強,色彩構圖穿插靈活,與藏族建筑彩畫的裝飾風格一脈相承。
藏毯藝術
藏毯工藝品具有悠久的、傳統的發展歷史。青海省都蘭縣諾木洪河流域,于1960年出土的新石器晚期遺址中,新發現了原始的“毛席”殘片及毛帶、毛繩、毛線等其它工具、飾品。從這些“毛席”的紡織工藝、染色技巧看,當時已達到十分嫻熟、穩定的水平。
青海省各族群眾中,普遍有制作、使用栽絨褥子、馬褡子的習慣,也有一些傳統的制作藏毯基地。民間生產藏毯的歷史悠久,生產技藝也比較高。特別是生產藏毯的西寧毛,是世界有名的優良地毯用毛,又加上做工精細,因此它具有堅韌耐磨、富于彈性、質地柔軟、光滑晶瑩的特點。踩踏過后毛叢立即彈起恢復原狀,不會形成塌陷。手感松散,色感和彈性具有很長的持久性,使用年代越久,光澤越明亮,不會給人以陳舊感。并且藏毯洗后似錦緞、剪后如浮雕。藏毯利用傳統工藝處理,使地毯產生絲一般的光澤和質感。
青海藏毯還可以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生產形狀各異、規格不同的花色品種。
藏族文化
關鍵字: 工藝品 藏傳佛教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