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地震遺址的重生之美
【光影之外 重讀唐山】
32年前,一座5公里見方、160萬人口的城市,在短短23秒內被地震奪去了24萬人的生命,釀成了世紀慘劇。歲月無情流轉,除了偶爾突發的地質災害會觸動舊瘡,引發隱隱作痛的聯想,唐山似乎在大多數國人的記憶中漸漸淡去。
作為某種缺席多年的紀念,馮小剛導演近期的大制作《唐山大地震》票房達到6.6億。盡管評論兩極分化,但它作為對國難的一次重新審視。
也讓身為“職業旅行者”的我心生好奇:今天的唐山,到底是怎樣一番面貌?這塊紀念碑立于唐山大地震遺址公園門口,鐫刻著存亡的瞬間。
>>尋覓·七處地震遺址
在行前,我查到唐山現存的地震遺址共有七處: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河北礦冶學院圖書館樓、唐山十中、唐山鋼鐵公司俱樂部、唐山陶瓷廠辦公樓、唐柏路食品公司倉庫、吉祥路,前三處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的唐山之行,就從尋訪這七處遺址開始……
【唐山機車車輛廠】
唐山機車車輛廠車間的地震遺址,當地人又叫它南廠遺址。最好找的便是這里,因為它已納入唐山市地震遺址公園。公園占地40萬平方米,以機車車輛廠原有的鐵軌為縱軸,紀念大道為橫軸,劃分為遺址區、水區、碎石廣場區和樹林區。
紀念大道上建有整座遺址最重要的主體建筑:唐山大地震罹難者紀念墻。紀念墻共有5塊,長300多米,厚1.5米,高9米,外覆黑色大理石,墻體鐫刻著目前已查證到的遇難者姓名。
雖然人名浩如煙海,但設計者準備了一個快捷的查詢系統,在公園的入口處,只要向服務處提供人名,工作人員會很快給你一個紀念墻坐標。此外,每面墻體兩側的下方也有詳細的查找說明。
扭曲的鐵軌,天空星星的軌跡,也給了我向罹難者表示敬意的時間。園內水區的占地面積約有足球場大小,水中擺放著大小礫石728塊,代表地震發生日期“7·28”。
整座公園的亮點在于水池西側被無情扭曲的鐵軌和在生命之初就領略了自然暴怒的小樹,二者正享受柔美的日落,印證著時光的魔力。在廣場燃放孔明燈的市民,和電影《唐山大地震》的某個場景不謀而合。
鑄鋼車間遺址就在公園的最西側,已經被鋼化玻璃隔離起來,里面雜蔓生,只有建筑框架靜靜矗立。廠房正好位于地震中心地帶,烈度達到11度,損毀十分嚴重,當時20名夜班工人,有11人當場死亡。一座高35米的煙囪,因受地震強烈顛簸變成了套筒式結構,僅存19 米。
地址:唐山市岳各莊路北側
交通:打車前往最為便捷,約10元;公交“游1”線抵達,可在唐山百貨大樓門前搭乘。
【河北理工大學圖書館】
這座圖書館也很好找,它算是大地震中最不幸的建筑,因為該建筑于1976 年7月剛剛竣工,還未交付使用即被震毀。圖書館原為4000多平方米。
造型為“t”型,前面是三層閱覽廳,可容納750人。地震時第一層粉碎,其他樓層整體向北偏東位移了1米,有“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意味。
地址:唐山市市中心,新華西道
交通:公共汽車2、10、11 路均可到達。
【唐山十中】
找到唐山十中并不困難,很多上了年歲的人還依稀記得,但要找到遺址卻要費點事兒,因為老校區已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了。即使問到街口土生土長的老人家,他們也會迷惑地看著你反問:這里有地震遺址嗎?終于有一位恍然大悟:房子后面確實有一個地震臺!
結果遺址就在地震臺的院子里,如今已作為官方機構,普通人接觸甚少也在情理之中。說起來,這處遺址很不起眼,兩個鐵皮棚子之下,保留著一處地震時地表呈波浪狀錯位的地貌,估計只有學地質的人才會看出當時的破壞力,對我這樣的外行來說,就是兩塊高低不一的地皮罷了。
地址:唐山市地震臺院內
交通:可雇電動摩托車到老唐山十中,地震臺在一家工商銀行邊的胡同里,走進30 米左右。
【唐山陶瓷廠】
在七個地震遺址中,這一處最為原汁原味,因為陶瓷廠依舊在正常使用,除了門前的牌子上清楚地標明身份,實在看不出它和地震有多少關系。
當年堅實的石質建筑,讓廠子的小辦公樓在震中幾乎安然無恙,只經過簡單的修復就“再上崗”至今。據我觀察,唐陶的經營狀況似乎并不樂觀,像很多風雨飄搖的老廠的翻版。
收發室的師傅在用自制的電熱爐熱中飯,工人依然穿著老式工作服,廠院里隨處可見破碎的陶瓷產品……這棟小樓的未來茫茫不可知,如果它消弭在新城區的規劃圖里,我們的歷史又將缺失一頁回憶。
地址:大城山公園南側
交通:如果從位于西山口的如家快捷酒店出發,向北步行20 分鐘即可到達。
【唐柏路食品公司、吉祥路遺址、唐山鋼鐵公司遺址】
以上三處遺址已經無跡可尋。唐柏路食品公司、吉祥路遺址位于地震遺址公園和老唐山十中之間,距離非常近,但除了垃圾場和已經被推平的建筑用地以外,什么都看不到了;至于位于陡河東岸的唐山鋼鐵公司遺址,已是欄桿后面的一片綠地了。
作為紀念物,它們顯然與經濟價值絕緣,所以在開發商的沙盤里,它們的命運注定是被推倒重建。
【寂寞清東陵】
清東陵的一早一晚最閑散,你可能是唯一的游客。除了散落的遺址和曾經的苦難,唐山原有的旅游資源的光芒被大大遮擋,它就是著名的清東陵。
傳說清帝順治來唐山市的遵化境內打獵,被當地的山水所吸引,認為王氣蔥郁,可為壽宮。于是從順治18年(公元1661年)開始,至清末的247年,這里一共修建了五座皇陵(順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豐的定陵和同治的惠陵)、四座后陵(包括慈禧和慈安)和一座公主陵,共計長眠了5位清帝、14位皇后以及136位妃嬪。
從陵墓的排列格局上,可以明顯看出漢文化的居中為尊、長幼有序理念。陵園的中軸線上坐落著入關第一帝、世祖順治皇帝的孝陵,其位置至尊無上,其余皇帝陵寢則按輩分的高低,分別在孝陵的兩側呈扇形東西排列開來,形成兒孫陪侍父祖,長者為尊的格局。
說到清東陵,國人最熟悉的莫過于震驚中外的“東陵大盜”。1928年,駐扎于此的國民黨雜牌軍軍長孫殿英苦于軍餉不足,萌生了盜墓的念頭。
在當年幸存工匠的幫助下,炸開慈禧墓的入口,盜走了里面所有的陪葬品(據當地人說整整裝了7大卡車),后又用同樣手段清洗了乾隆的墓室。之后孫殿英用大量的墓中珍寶打點當局,盜墓案便不了了之了。
慈禧陵里面的天花板幾乎被全部拆走,只留下5塊,一塊板上一兩黃金!清東陵的陵區很大,南北總長度125公里,寬20余公里。最值得游覽的一些陵墓相對集中,都在一日游的范圍之內。
唐山汽車東站第一班直達清東陵的班車約清晨6點20出發,雖然一路上不停有人上下,但早上9點鐘左右還是能夠到達。人在古跡中,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如果都被博物館隔離開,顯然不利于文化傳承。
終點站為園區內的“裕陵小圈”(“圈”讀去聲,“群落”的意思,是負責看護后妃陵墓的守陵人,皇帝陵守護人的聚居區叫大圈),就是靠近乾隆的裕陵的一個村子。在村子里住下來,并租一輛自行車游覽整個陵區,是最自在最低碳的旅行方法。
如果你像大多數游客那樣,選擇當天往返的話,那就錯過了這里最有魔力的時刻——神道上的暮色:逐漸散去的游人,偶爾走過的牧羊人和羊群……一天最為舒緩的戀戀時光。
【唐山旅游貼士】
在唐山市的正中心,也就是唐山的零公里處,矗立著這座“唐山抗震紀念碑”。
交通:唐山距北京和天津坐大巴不過2小時。從唐山到其他縣級市也都有大巴,雖然車況不夠理想,但還算準時;在唐山市內滿大街跑的電動三輪車,很便宜,不僅視野好,而且很拉風,強烈推薦。
攝影:能夠拍攝唐山市容全貌的建筑物很難找,在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周邊有兩處比較高的建筑,一個是工商銀行的大樓,一個是比較遠一點的新華酒店。最值得拍攝的還得數地震遺址公園。
門票:唐山地震遺址公園是免票的;清東陵的門票有150元和120元,差別在于能否進入順治的孝陵。
關鍵字: 馮小剛 唐山大地震 導演 流轉 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