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崆山白云洞風景區
崆山白云洞是1988年7月18日由當地農民在開山采石時發現的。臨城縣人民政府對此非常重視,立即成立了崆山白云洞保護開發領導小組,采取了封洞保護措施。后經中國地質大學、地礦部11大隊、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等有關單位的專家、學者考察和論證,制定了崆山白云洞旅游開發規劃。1989年臨城縣投資對溶洞及其周圍旅游配套設施進行了開發建設。1990年7月1日,崆山白云洞正式對外開放,同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2002年4月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一.以修心養性為特色的宗教旅游資源。天合山會山除了具有崖陡、頂平、坡緩、林茂的自然風貌外,還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自唐宋以來先后建有慈云庵、仙巖庵等八人寺廟觀庵。目前恢復了寺庵之首的慈云庵,建設了苗家樓、云海亭等景觀,整修了高標準游線。
二、以度假休閑為特色的風光湖資源。岐山湖最大蓄水量1.7億立方米。建有商周古城、激流勇進、中華名塔園和一批水上游樂項目。投資用1800萬元的岐山湖銀苑已投入使用,投資2000余萬元的岐山湖度假別墅群正在建設之中。
三、以避暑消夏為特色的原始次生林資源。小天地景區面積達5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平均在1200米以上,全區林地面積6.7萬畝,原始次生林4萬畝,野生植物700多種,野生動物100余種,盛夏平均氣溫23℃左右,是人們森林探險、攀山狩獵、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四、以考古觀賞為特色的文物資源。境內共有國保級文物2處(邢窯遺址、普利寺塔),省保級4處,縣保級60多處。尤其宋代古塔、明滑方井、角亭、馳名中外的唐宋邢瓷窯遺址等為代表的人文景觀,顯示了臨城悠久的歷史文化。
關鍵字: 崆山白云洞 河北-崆山 白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