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滿城漢墓內的寶貝
1-滿城漢墓,位于河北保定滿城縣西南1.5公里的陵山之上,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王后竇綰的陵墓。兩墓鑿山而成,規模之宏大,結構之復雜,舉世罕見。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漢代墓葬中保存最完整、結構最復雜、規模最大的崖墓,被譽為“天下第一崖墓”。
2-施工時炸開山洞,千古之謎,由此解開
3-靖王墓
4-靖王墓墓口
隱藏在陵山之中,又與山體渾然天成,按理說滿城漢墓被發掘的可能性很小。但正所謂“無巧不成書”吧,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得這樣一座珍貴的陵墓得以與世人見面。1968年5月,解放軍474部隊在陵山上施工時,誤打誤撞地發現了劉勝墓的南耳室。經周恩來總理批示,開始挖掘工作,隨后北耳室、中室、后室、回廊、墓道和甬道一一顯現。7月22日,著名考古學家郭沫若親臨考古、發掘,并對滿城漢墓的歷史價值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據導游小姐介紹,其實在此之前,滿城當地的居民已經發現了陵山的異樣。每年冬天,大雪覆蓋了整座陵山,卻總有兩處雪融化得特別快,原來這兩個地方就是劉勝和其夫人竇綰陵墓的所在地。因為墓穴內部總是保持在15度的恒溫,恰似溶洞,使得周圍的雪要較別處融化得更快。
劉勝與竇綰的墓門的質地不同,一個是木,一個是磚,卻同樣采用了鐵水凝固的方法將墓門關得嚴嚴實實。竇綰墓的墓門更是積了30公分厚的鐵水,這在當時足以稱得上固若金湯了。進入墓道,游客們馬上會發現這個以石灰巖為材質的陵墓,其表面竟是如此光滑平整,這在開采工藝并不發達、挖掘工具并不現代的西漢,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一聽講解才豁然開朗,從當年考古時發現的草灰和墻上的熏黑跡象推斷,施工者只開鑿一小部分,然后采用火燒、澆水的方法,使得巖石自行爆裂,這樣既節省了人力,也減少了震動,更保持了內壁的光滑。
5-滿城漢墓的南耳室陳列著和真馬一般大的陪葬品
6-而北耳室則儲存著大量的食具和酒器。
7-中室安放著一頂賓客帳,其功能等同于現在人們家中的客廳
而后室則是劉勝長眠之地。由于洞內滴水現象嚴重,使得墓室較為潮濕,建造時還特地挖了個2.1米深的滲水井,可見古人的聰明才智。
8-劉勝所穿金縷玉衣
9-后室內的文物
10-竇綰所穿的金縷玉衣
下面我們仔細欣賞這些國寶級文物
11-“長信宮燈”是一盞高48厘米的鍍金宮燈,旁邊有一宮女跪坐執燈,燈上刻有銘文,美國基辛格給與極高的評價
12-錯金博山爐
13-透雕雙龍紐谷紋玉璧
14-朱雀銜環杯
15-玉人
16-玉印(特別珍貴,這是確定墓主人身份的印章)
17-蟠龍紋銅壺
18-乳釘紋銅壺
19-證明墓主人身份的標有文字的酒器
20-各式酒器
21-銅羊尊燈
22-漢彩陶
23-玻璃盤
24-玉具鐵劍
25-宮中行樂錢
26-銅 祖
關鍵字: 河北保定 滿城 滿城漢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