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情翡翠島
在黃金海岸旅游區開發十二載之際,得悉翡翠島啟開了封閉已久的門扉,我心中溢滿了欣喜,恨不得一下飛往翡翠島,到那里令人嘆為觀止的絕美風光中忘卻自己。
多年來,我一直渴望去那里破譯家鄉獨有、世界罕見的海岸沙丘生態旅游風景區美的真諦。翡翠島是個新稱,以前人們多習慣跟那里叫“大峪”。大峪指的是那一帶最高的海岸沙丘;沙丘在當地人口中被生動地稱為“沙坨峪”,大峪者,大沙坨峪也。尚未走出中學校門時,我就曾與同學們借到海邊稻田勞動的機會,把大峪那一帶金碧輝煌的沙丘,翡翠般濃綠的林海,還有波光瀲滟的瀉湖——七里海,襯映成的夢境般的童話世界,望了個如醉如癡。大學畢業回鄉工作后,我曾在七里海畔的團林李村住得幾個月,大峪一帶的瑰麗風光幾乎與我朝夕相伴。那期間,我還曾坐船渡過新開口寬寬的河道,到設在河對岸,也就是如今的翡翠島境地的漁鋪購買魚蝦,品嘗鮮鮮的魚湯。后來,新開口防潮閘建成,我還不止一次地跨過閘上的路橋觀光,只是沒有遠涉。十三年前,當我獲知幾位發現“黃金海岸”豐厚的旅游資源的地理學者,在描繪旅游區開發的藍圖時,把被渤海新開口和七里海隔絕成半島狀態的大峪一帶稱作“翡翠島”時,不由會心地笑了又笑。其實,在我的心目中,那里早就是“翡翠島”了,只不過沒像他們那樣一語道破。
黃金海岸的旅游開發,是沿海岸由北向南漸次推進的,比較靠南的翡翠島被列為中、遠期開發區域,在規劃中是別墅式高級療養與度假區,是沙丘海景觀賞野營區和自然保護區。進入九十年代的第一年,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成為首批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從此翡翠島以其所處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近乎原始的海岸自然景現,及獨具特色的海區生態環境,又成為黃金海岸上百里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到這時,翡翠島顯得格外神秘,也分外厚重了。這里三面環水,到處是野生狀態,一般人難以涉足,幾乎無任何人工雕飾的東西。黃金海岸獨有的沙丘,在這里顯得特別密集、高大,巍巍壯觀;連綿起伏的沙丘一字排開,臨海高聳,似一道橫遮海岸的金色山脈。高達四五十米的大峪,突起于這道沙丘的顯著位置,遠遠望去有如金字塔。更可稱奇的是,大峪迤南的一道沙丘直逼大海,與大海近在咫尺,由那里滑沙可直滑海中,集滑沙與嬉水為一趣。沙丘背后藏有沙丘,有些地段沙丘多達六七道,只是那些沙丘多已矮化,正被草地和林帶所固定,沙丘與七里海之間,是茂茂密密的槐樹林海,為一些野生的小動物的樂園,為不少水禽的藏身和戲嬉之地。翡翠島臨海瀕湖,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光臨這里的旅烏和夏候烏成千上萬,多達四百余種,其中不乏珍奇水禽。僅在1994牟秋天,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的專家就在這一帶一次發現三十八只世界珍禽,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白鸛逗留。不僅如此,翡翠島臨近的海域,還為有“古生物海化石”美稱的文昌魚聚集、繁衍之地,其密度之大居全國海域之冠。翡翠島,堪稱大自然的神秘王國。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翡翠島終于敞開了自己博大而深沉的胸襟。翡翠島景區開放不幾日,我便去了那里。新開口防潮閘上的路橋加寬了一倍,一條質樸的山皮土路通向翡翠島的深處。汽車穿行在林海之中,直駛大峪。大峪前面的海灘上建了一個簡易停車場,大峪之上建了一個簡易的滑沙場。一些慕名而至的游人并未嫌這里的一切設施都異常簡樸,興高采烈地在滑沙,在游泳,在賞景。我本想翻過沙丘去密林深入探索處于封閉狀態的自然王國的秘密,但最終還是禁不住在大峪滑滑最高沙丘的誘惑,撿起一個滑沙板,順人工鋪就的一條長長棧道,向大峪那高高的頂端攀去。只是,待落足俯覽眾丘的大峪之頂時,我沒有急著滑下去,而是放縱自己充滿情感的目光,捕捉起翡翠島的萬千風光來。腳下的沙丘如屏似障,在渤海與七里海之間豎起一道高高的界墻。在這“界墻”與七里海之間,布滿了草地、密林,還有低矮的道道時逝時續的沙丘鏈。那里顯得弄常靜諧,也異常神秘,身臨其境,用不著苛意尋找什么,也許就會碰上一兩種珍禽或是逗人喜愛的小動物。目光漸漸收回時,我驀地發現,就在自己的眼前,有幾只小巧的燕子,迎風而立于沙丘之項的上空,似在試試風力與其翅羽是否可以抗衡。我急劇地思索著,這是什么燕子,呢?肯定不是家燕,那么是北京雨燕,還是白腰雨燕,或金腰燕?沒等我觀察仔細,那幾只雨燕已留下幾聲輕柔的呢喃,飛下沙丘,撲向大海去了。到這時,我才察覺,同登大峪者皆滑了下去,沙丘下傳來一陣歡聲笑語。在頂上負責操縱滑沙板起動裝置的小伙子告訴我,剛才有一位女同胞滑下去時,滑歪了路線,一下滑到比較平緩的右下方的沙坡上,滑沙板不肯移動,她用雙手撐起來,把沙丘下等她的幾個人都逗樂了。我也禁不住笑了起來。大峪同與其緊緊相連的所有臨海緩而長,背海一面坡勢陡而短。出于安全考慮,也基于場地條件,大峪滑沙場辟出的滑沙道在面海一面。而背海一面,極陡峭,如臨深谷,沒有十足的冒險精神是不敢一試的。而面海一面,滑沙道顯得很長,足有二百米,且中間有個階臺,也就說有個緩沖地帶,不會令滑沙者風掣電馳般直飛而下;這樣一來,盡管這里的沙丘很高,倒顯得更加有驚無險。須臾間,我乘滑沙板直駛而下,待到階臺地帶時,滑沙板行進的速度明顯慢下來,我忍不住舉起雙臂作歡呼狀。那一瞬問,我真想立在滑沙板上,試試花樣滑沙;不想,滑沙板不緊不慢已躍向另一個沙谷,我急忙扶住滑沙板,任其飛向平緩的海灘沙地。下了滑沙板,回頭再望望那高聳的大峪,頓覺這“兩快一慢”頗有情趣,這是在赤洋口一帶海邊的滑沙場無法領略的。
離開滑沙場,我獨自來到海邊,想讓那輕拂的海風滌濾一下自己紛雜的思緒。當我舉目眺望藏匿看無數文昌魚的海面時,無意間發現南邊不遠處,大海與一道沙丘幾乎“吻”得難解難分。我猛然醒悟,那就是可直滑入海的那道沙丘了。近幾年,拍電視風光片時,一些人在那里嘗試過從沙丘頂端滑向大海深處的滋味,至今仍喜形于色。這不由使我幢憬起翡翠島的開發遠景來。無疑,這里比任何地方都適宜開辟滑沙場,而且可辟成最大而又最有特色的滑沙場;我也確信,用不了多久,喜愛滑沙的游人會接踵而至的。誰不想品品“兩快一慢”,誰不想嘗嘗滑沙入海,或試試花樣滑沙?何況,到這里洗海水浴、森林浴,都得天獨厚,又可順便找尋大自然的秘密,破譯海洋、大漠風光美的真諦呢!只是,游人麇集,會不會帶來人類對環境的習慣性“污染”,會不會對這里的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一定的影響呢?看來,開發翡翠島的旅游風光,必須與自然保護工作同步。現在,人人渴望回歸大自然,但不能忘記,人人理應成為大自然的“保護神”,否則我們將無自然可以回歸。但愿蔥翠島的自然風光永遠完好如初,要使這里成為無數人領悟“自然的美”和“美的自然”的樂園,也成為無數人接受認識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教育的課堂……
在黃金海岸旅游區開發十二載之際,得悉翡翠島啟開了封閉已久的門扉,我心中溢滿了欣喜,恨不得一下飛往翡翠島,到那里令人嘆為觀止的絕美風光中忘卻自己。
多年來,我一直渴望去那里破譯家鄉獨有、世界罕見的海岸沙丘生態旅游風景區美的真諦。翡翠島是個新稱,以前人們多習慣跟那里叫“大峪”。大峪指的是那一帶最高的海岸沙丘;沙丘在當地人口中被生動地稱為“沙坨峪”,大峪者,大沙坨峪也。尚未走出中學校門時,我就曾與同學們借到海邊稻田勞動的機會,把大峪那一帶金碧輝煌的沙丘,翡翠般濃綠的林海,還有波光瀲滟的瀉湖——七里海,襯映成的夢境般的童話世界,望了個如醉如癡。大學畢業回鄉工作后,我曾在七里海畔的團林李村住得幾個月,大峪一帶的瑰麗風光幾乎與我朝夕相伴。那期間,我還曾坐船渡過新開口寬寬的河道,到設在河對岸,也就是如今的翡翠島境地的漁鋪購買魚蝦,品嘗鮮鮮的魚湯。后來,新開口防潮閘建成,我還不止一次地跨過閘上的路橋觀光,只是沒有遠涉。十三年前,當我獲知幾位發現“黃金海岸”豐厚的旅游資源的地理學者,在描繪旅游區開發的藍圖時,把被渤海新開口和七里海隔絕成半島狀態的大峪一帶稱作“翡翠島”時,不由會心地笑了又笑。其實,在我的心目中,那里早就是“翡翠島”了,只不過沒像他們那樣一語道破。
黃金海岸的旅游開發,是沿海岸由北向南漸次推進的,比較靠南的翡翠島被列為中、遠期開發區域,在規劃中是別墅式高級療養與度假區,是沙丘海景觀賞野營區和自然保護區。進入九十年代的第一年,黃金海岸自然保護區成為首批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之一,從此翡翠島以其所處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近乎原始的海岸自然景現,及獨具特色的海區生態環境,又成為黃金海岸上百里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到這時,翡翠島顯得格外神秘,也分外厚重了。這里三面環水,到處是野生狀態,一般人難以涉足,幾乎無任何人工雕飾的東西。黃金海岸獨有的沙丘,在這里顯得特別密集、高大,巍巍壯觀;連綿起伏的沙丘一字排開,臨海高聳,似一道橫遮海岸的金色山脈。高達四五十米的大峪,突起于這道沙丘的顯著位置,遠遠望去有如金字塔。更可稱奇的是,大峪迤南的一道沙丘直逼大海,與大海近在咫尺,由那里滑沙可直滑海中,集滑沙與嬉水為一趣。沙丘背后藏有沙丘,有些地段沙丘多達六七道,只是那些沙丘多已矮化,正被草地和林帶所固定,沙丘與七里海之間,是茂茂密密的槐樹林海,為一些野生的小動物的樂園,為不少水禽的藏身和戲嬉之地。翡翠島臨海瀕湖,自然生態環境優越,光臨這里的旅烏和夏候烏成千上萬,多達四百余種,其中不乏珍奇水禽。僅在1994牟秋天,全國鳥類環志中心的專家就在這一帶一次發現三十八只世界珍禽,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白鸛逗留。不僅如此,翡翠島臨近的海域,還為有“古生物海化石”美稱的文昌魚聚集、繁衍之地,其密度之大居全國海域之冠。翡翠島,堪稱大自然的神秘王國。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翡翠島終于敞開了自己博大而深沉的胸襟。翡翠島景區開放不幾日,我便去了那里。新開口防潮閘上的路橋加寬了一倍,一條質樸的山皮土路通向翡翠島的深處。汽車穿行在林海之中,直駛大峪。大峪前面的海灘上建了一個簡易停車場,大峪之上建了一個簡易的滑沙場。一些慕名而至的游人并未嫌這里的一切設施都異常簡樸,興高采烈地在滑沙,在游泳,在賞景。我本想翻過沙丘去密林深入探索處于封閉狀態的自然王國的秘密,但最終還是禁不住在大峪滑滑最高沙丘的誘惑,撿起一個滑沙板,順人工鋪就的一條長長棧道,向大峪那高高的頂端攀去。只是,待落足俯覽眾丘的大峪之頂時,我沒有急著滑下去,而是放縱自己充滿情感的目光,捕捉起翡翠島的萬千風光來。腳下的沙丘如屏似障,在渤海與七里海之間豎起一道高高的界墻。在這“界墻”與七里海之間,布滿了草地、密林,還有低矮的道道時逝時續的沙丘鏈。那里顯得弄常靜諧,也異常神秘,身臨其境,用不著苛意尋找什么,也許就會碰上一兩種珍禽或是逗人喜愛的小動物。目光漸漸收回時,我驀地發現,就在自己的眼前,有幾只小巧的燕子,迎風而立于沙丘之項的上空,似在試試風力與其翅羽是否可以抗衡。我急劇地思索著,這是什么燕子,呢?肯定不是家燕,那么是北京雨燕,還是白腰雨燕,或金腰燕?沒等我觀察仔細,那幾只雨燕已留下幾聲輕柔的呢喃,飛下沙丘,撲向大海去了。到這時,我才察覺,同登大峪者皆滑了下去,沙丘下傳來一陣歡聲笑語。在頂上負責操縱滑沙板起動裝置的小伙子告訴我,剛才有一位女同胞滑下去時,滑歪了路線,一下滑到比較平緩的右下方的沙坡上,滑沙板不肯移動,她用雙手撐起來,把沙丘下等她的幾個人都逗樂了。我也禁不住笑了起來。大峪同與其緊緊相連的所有臨海緩而長,背海一面坡勢陡而短。出于安全考慮,也基于場地條件,大峪滑沙場辟出的滑沙道在面海一面。而背海一面,極陡峭,如臨深谷,沒有十足的冒險精神是不敢一試的。而面海一面,滑沙道顯得很長,足有二百米,且中間有個階臺,也就說有個緩沖地帶,不會令滑沙者風掣電馳般直飛而下;這樣一來,盡管這里的沙丘很高,倒顯得更加有驚無險。須臾間,我乘滑沙板直駛而下,待到階臺地帶時,滑沙板行進的速度明顯慢下來,我忍不住舉起雙臂作歡呼狀。那一瞬問,我真想立在滑沙板上,試試花樣滑沙;不想,滑沙板不緊不慢已躍向另一個沙谷,我急忙扶住滑沙板,任其飛向平緩的海灘沙地。下了滑沙板,回頭再望望那高聳的大峪,頓覺這“兩快一慢”頗有情趣,這是在赤洋口一帶海邊的滑沙場無法領略的。
離開滑沙場,我獨自來到海邊,想讓那輕拂的海風滌濾一下自己紛雜的思緒。當我舉目眺望藏匿看無數文昌魚的海面時,無意間發現南邊不遠處,大海與一道沙丘幾乎“吻”得難解難分。我猛然醒悟,那就是可直滑入海的那道沙丘了。近幾年,拍電視風光片時,一些人在那里嘗試過從沙丘頂端滑向大海深處的滋味,至今仍喜形于色。這不由使我幢憬起翡翠島的開發遠景來。無疑,這里比任何地方都適宜開辟滑沙場,而且可辟成最大而又最有特色的滑沙場;我也確信,用不了多久,喜愛滑沙的游人會接踵而至的。誰不想品品“兩快一慢”,誰不想嘗嘗滑沙入海,或試試花樣滑沙?何況,到這里洗海水浴、森林浴,都得天獨厚,又可順便找尋大自然的秘密,破譯海洋、大漠風光美的真諦呢!只是,游人麇集,會不會帶來人類對環境的習慣性“污染”,會不會對這里的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形成一定的影響呢?看來,開發翡翠島的旅游風光,必須與自然保護工作同步。現在,人人渴望回歸大自然,但不能忘記,人人理應成為大自然的“保護神”,否則我們將無自然可以回歸。但愿蔥翠島的自然風光永遠完好如初,要使這里成為無數人領悟“自然的美”和“美的自然”的樂園,也成為無數人接受認識大自然、保護大自然教育的課堂……
在翡翠島的海邊,我放縱自己的思緒,久久沒有回過神來。
關鍵字: 海岸沙丘 翡翠島 黃金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