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避暑山莊
承德最有名的是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如果單看旅游介紹,會懷疑承德是不是一個古代的錦繡中華,因為那里的很多建筑,都是對另一些建筑的模擬。避暑山莊中有仿造的江南名勝;外八廟則是對西藏,回疆等外域文化的縮小復制。
真正走進避暑山莊的時候,根本想不起任何模擬的感覺,也來不及細看,因為很快就被形形色色的地名所迷惑了。這座山莊于康熙年間開始建造,到乾隆時期最后完成,康熙在園中題了36景,乾隆也題了36景,共同構成避暑山莊72景。
買一張地圖,按圖索驥地在園中走了一圈,對72景到底是什么依然不太明白。其實,所謂72景,很多已經不復存在或徒有虛名。按照行程計劃,在避暑山莊的時間只有大半天,與其被72個名稱弄得暈頭轉向,不如只找幾個有特色的地方,好好體會一番。
整個山莊分為兩部分,前面是宮殿區,或叫辦公區,用來處理朝政。那里有一座"澹泊敬誠殿",全部用楠木建成,又叫楠木殿。據書上說,每當陰雨之際,殿內的楠木便會清香撲鼻。單憑這一點,就很想去看看。大殿共583平米,不施任何油彩,完全保持木頭的本色,用以體現"澹泊明志"的樸素。大殿當中有一塊紫檀地坪,皇帝的寶座就放在上面。
辦公區中還有一個"無暑清涼",是不是聽起來就覺得涼快?無暑清涼"廣廈洞壁,不設屏蔽",再加上四面是水,所以涼爽無比。康熙在題詩"無暑清涼"的時候,說道:畏景先愁永晝長,晚年好靜亦彷徨。三庚退暑清風至,九夏迎涼稱物芳。意惜始終宵旰志,踟躕自問濟時方。谷神不守還崇政,暫養回心山水莊。在我這個外行看來,這首詩題在這里,是不是有些太正統了,不如他題給別處的那些"夏木蔭蔭蓋溽暑""獨有清涼免脫衫"之類的句子,好像更加合情合景。
除了康熙與乾隆為72個景點所題的詩外,山莊中另有一組"林下戲題碑",刻著乾隆在樹下休息時隨便寫的6首小詩。也許寫的時候比較放松,所以從中可以很真實地看到他的心路歷程。當地的導游書將這6首詩翻譯成白話文,讀起來更加通俗易懂。
相信在大多數人的心中,都有一種退休情結,不管最后是否真的可以實現,總之要在忙得半死的時候對自己說:干到xx歲就退休,找個悠閑的地方開茶館,或者什么也不干,整天游山玩水。原以為這只是普通人的肺腑之言,想不到乾隆皇帝貴為天子,也有這樣的心病。
寫第一首詩的時候,乾隆65歲,說道"再做20年皇帝,然后宣布退休"。十年過去了,乾隆寫了第二首詩,又說"很快就要退休了,還有10年,不算遙遠"。當他83歲的時候,第三首詩中開始有了一點惆悵的味道"過去盼退休,認為10年太長,現在眼看就剩兩年了"。當退休的日子終于來臨,乾隆寫了第四首詩紀念這個特別的時刻,將自己與堯舜禹比較一番,覺得有點慚愧。在退休以后,他并不甘心到處游山玩水,而是將教導晚輩的責任攬了過來,并提醒自己"不要辜負當年的志向"。
看著這些詩的時候,心里有種很奇妙的感覺。乾隆這樣的心理活動,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只不過頭疼的不是軍機大事,而是自己;比較的對象不是堯舜禹,而是鄰居。除此之外,對歸隱與逃避的向往,以及事到臨頭對萬丈紅塵的依依不舍,并無二致。
避暑山莊的另一部分叫做苑景區,或說休閑區。這里很多建筑都是仿江南名勝,比如"芝徑云堤"仿西湖蘇堤,"煙雨樓"仿嘉興煙雨樓,"滄浪嶼"仿蘇州滄浪亭,"金山"仿鎮江金山江天寺,"文津閣"仿寧波天一閣,等等。
最有名的是煙雨樓。兩層樓閣,建在青蓮島上,樓后臨湖,有石欄望柱。樓東"青楊書屋",為皇帝的書房;南面是個方亭子;西面"對山齋"是皇帝的書齋;北面還有個八角亭叫"小友佳住"。想象一下,在書房里寫寫字,到書齋里翻翻書,累了去煙雨樓上看風景,還可以到亭子里坐一坐。這樣清閑舒服的所在,除了皇帝,還有誰能夠安然享受?據說煙雨樓最美的時候是下雨天,在樓上聽雨,看動蕩的湖面云煙籠罩,將整個樓閣漸漸包圍起來。不過,我在避暑山莊的那天是個響晴白日。黃昏時分,湖水靜得讓人心曠神怡,煙雨樓的紅墻黃瓦異常艷麗。這種北方陽光下明晃晃的美麗,與煙雨蒙蒙的南國情調,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情。
離煙雨樓不遠是金山。書上將金山所在的地方,形容為青石疊砌的小島,上面有一座三層六角形的尖頂閣樓,嘉慶皇帝說它是"聳翠螺,建巍峨"。這其實是山莊里最顯眼的建筑,不但因為它的地勢極高,而且這種"翠螺"形狀,在北方的園林中不太常見。記得當時隔岸看金山的時候,一只擺渡船從樓前悠悠劃過,夕陽下金波蕩漾,船上紅色的座椅與頂蓬,一時間如詩如畫。金山的湖岸有碼頭,據說當年皇帝到金山來,一般都乘龍舟,登岸到山上祭祀真武大帝和玉皇大帝,然后下山沿湖北行。
山莊的休閑區中還有一個島,叫做"江聲月色",取自蘇東坡的《前赤壁賦》與《后赤壁賦》:"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現在想想,也許那天應該在山莊中呆到晚一點,至少應該看看月夜的小島,是否真有一點蘇東坡筆下的意境,哪怕只是一種很人工的造境,至少將意境化作現實的努力,也是應該看一看的。
其實,遺憾的事情何止這一件呢。如果真能在承德住一段時間,一定會找個陰天去楠木殿,看看楠木的香氣怎樣四處彌漫。
或者找個下雨天,登煙雨樓。或者在烈日當頭的正午,去"無暑清涼"。
黃昏的時候,蕩舟從金山樓前經過,喝茶,不知道會不會有點莫名的感動。
月夜,在"江聲月色"小島,等著月光流水。
還有一個愿望,便是初夏的傍晚,在避暑山莊的小道上隨便散步,不必刻意地看什么,到處走走而已。
最后的這個愿望,其實這次已經做到。從避暑山莊回來,即使心中還有那五個未能實現的念頭,但也覺得算是不虛此行了。
關鍵字: 外八廟 承德 避暑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