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寨--抱犢寨
幾次出行,都是去了南方,南方于我確實有強大的吸引力,眾多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令人留戀忘返。
歲月不饒人,漸漸的,總覺得體力已然沒有那么好了,拔山涉水,畢竟消耗很大,有些望而生畏,剛過了五一,選擇就近的榆次,石家莊玩了10天,還帶上外孫,也十分愜意。
29日,去抱犢寨,電視里多次看過介紹,很有吸引力的。看過,果然不錯。
乘坐近年新建的登山纜車,橫越蓮花山,磨寨二峰,直達抱犢寨,全長1800米,不用一根立柱,據稱是目前我國首條無塔式索道。
(抱犢寨南天門)
南天門,是抱犢寨的入口,有我國最大的山頂門坊式建筑。進門后的韓信祠,座西向東 傳說因為淮陰侯韓信給修廟匠人托夢道:“ 我心向漢,愿西望長安”,故而。祠前有韓信點將臺。“韓信伐趙, 萆山而望”,這里是淮陰侯“背水列陣,萆山設伏”的地方,成語“背水一戰”就源于此。還因“射鹿得泉一戰 ”的故事,故有鹿泉之稱。祠堂門前的楹聯寫道:“人窮志不窮,辱為韓信,榮為韓信。 勇顯謀非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這里,韓侯英風常在。
(抱犢寨“長城”遠望)
抱犢寨自古就有“天堂幻覺,人間福地,兵家戰場,世外桃源”的美譽。在原寨墻基址上重建的長城,全長2000米,登上城墻不禁使人陷入那金戈鐵馬的回想中。
沿稱作“長壽天梯”的130級臺階而下可達天門洞,天門洞原為暗洞,傳說一彭姓道人,潛心修道,發誓非陽光照進洞里不出此洞。待修行圓滿,天雷擊穿洞頂,陽光入洞,道人升天而去 。洞內保留有不少北魏時期的摩崖造像。
山寨頂部平曠坦夷,有良田幾百畝,建有農家小院“織女院”,講述了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的故事。對面的天池,池水盈盈楊柳依依,果然是人間福地,世外桃源。
傳說抱犢寨從前叫萆山, 傳說神話里的牛郎是抱犢寨山腳下谷家峪村的人,他姓谷名叫二小,淳樸憨厚,爹娘死后他跟著哥哥嫂嫂過的日子實在不怎么好。后來就和哥哥嫂嫂分家了。可分家的時候只給了二小一只老黃牛。谷二小牽著老黃牛出了家門后,坐在地邊的石頭上想到自己的遭遇,傷心地哭了起來。
老黃牛走到了他的身邊說:“二小,別哭了,有道是天無絕人之路,咱們眼前這座山上邊可好了,又能種田又能住,咱們到山上去吧。”二小一聽頓時也高興了:“那好,牛大哥,咱們走吧!”可是到了山根底下二小可傻眼了,山這么高,又沒有道,可怎么走啊!抱犢寨的四周圍全是懸崖,通往山上根本沒有道。二小抓了抓腦瓜說:“牛大哥,你看這山崖,光我自己走可能還行,牽著你走可怎么行呀!
老牛聽后說“二小,你抱起我來上山去吧!,我的個子能大能小,你不信,我說變就變,”說罷,果然就見草叢里躺著一個小牛犢,象是剛生下來一樣,二小一下子把牛犢抱了起來,摳著石頭縫、拽住荊棘條,到了山頂。想不到這山頂上竟有那么大的開闊地,而且還有幾間毛草屋,可真是喜出望外;這時小牛犢也就又變成原來的老黃牛了。
打這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抱犢寨。原來老黃牛就是金牛星,以后由老牛牽線搭橋,天上的織女星下凡,與二小成了親,生兒育女,男耕女織,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就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的故事。
山頂的五百羅漢堂建在地下,造像用巨型大理石精雕細琢,涂以彩飾,富麗堂皇;堪稱一絕。羅漢堂前的“千龍壁”也很壯觀。
(抱犢寨“臥佛”)
“臥佛”則是抱犢寨“第一大奇觀”,據說在夕陽映照下,從東北方向看過來,臥佛圣潔風采,瑰麗神奇。1950年,毛主席來抱犢寨看到這一景色也自言自語道:“像,實在是太像了……”.,像什么,一時難以“破譯”;后來有人驚奇的發現:“你們快看,它像不像毛主席。”可不是麼,真的很像呢。
在抱犢寨我還有一段出奇的經歷,來這里享受優惠的參觀者,通常不給門券,在結束游覽后,按檢票人的提示,我找到景點辦公室請求幫助,一位叫韓懷印的老先生聽了我的來意,欣然同意滿足我的要求,找出幾乎全部歷屆使用的門票,索道票,還送我幾本介紹景點的書,老先生是這里的副總經理,抱犢寨的“寨主”之一,我請他簽名,他便在印有他照片的那頁寫下:“贈xxx老友”;所以我可以盡情的編輯這頁抱犢寨的門券大全集了。
(我的門券集—“燕趙之行”中“抱犢寨”篇。)
“抱犢晴嵐”早就是鹿泉古八景 之一。清代詩人王世祿曾寫道:“荒荒懷古心,悠悠鹿泉路。不逢抱犢人,悵望青山暮。”我此時的心情亦如是,有詩可證:
念奴嬌
——抱犢寨
紅柱飛檐,
南天門,
韓信祠中端坐。
金戈鐵馬看長城,
“天下奇寨”眾說。
四壁懸崖,
刀削斧剁,
山路更嵯峨。
老幼來游,
登山全憑纜車。
“天門洞”盤旋下,
山上良田,
平曠又坦闊。
天池水盈楊柳依,
織女牛郎院落;
天堂幻覺,
人間福地,
造化何其多。
羅漢五百,
夕陽再看“臥佛”。
關鍵字: 南天門 抱犢寨牛 石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