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元宵打鐵花
在古老的冀州,舊時元宵節晚上,大街小巷都掛燈籠,放焰火,踩高蹺,在西關一帶還流行“打鐵花”的習俗。
“打鐵花”時,人們首先要砌一個專門的爐子。傍晚,把爐子生著,上面放上幾十個特制的化鐵罐,罐里裝著碎生鐵塊。幾個壯漢在鑼鼓聲中用力地拉風箱,熊熊的火焰漸漸將罐里的鐵塊熔化。
夜幕降臨時,幾十個壯漢早已等候在爐旁,光著膀子,穿著大肥褲腿的褲子,頭戴插著紅纓的涼帽,手端木锨,上面放著用水泡過的米糠。這時,有人依次將鐵水倒在木锨上的米糠里,幾十個壯漢便端著锨在大街上跑,比賽看誰跑得快,人們圍在路邊觀看喝彩。粗壯的漢子趿拉著鞋,手端木锨吃力奔跑的樣子非常滑稽可愛,逗得人們捧腹大笑。壯漢們一般在笑聲中跑出一、二百米遠后,用眼一掃,看哪里人多,就故意將木锨上的鐵水拋向那里的空中,嘴里還喊一聲“老窩來”,鐵水在空中變幻成絢麗奪目的花朵,人們齊聲喝彩,“打鐵花”活動進入高潮。
“打鐵花”給一代代的冀州人帶來歡樂,也留下美好的回憶。可惜,今天這一古老的民俗已經絕跡,我們只能在老人們的回味中尋覓它迷人的風采。
正月十六,冀州舊俗是婦女歸寧,人們還要到寺廟、道觀,或上香,或游玩,俗稱“走百病”。舊時,棗強縣隸屬于冀州,棗強民間也有“正月十六,遛百病”的習俗。這天天不亮,人們就起床,到野外散步,俗稱“遛百步”、“走百病”,民諺還說,“外邊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老年人“走百病”時還要拾一把柴草,晚上用它燒水洗腳,據說可以防治腳病。
關鍵字: 元宵 冀州 打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