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靈叢臺
武靈叢臺是古城邯鄲的象征,位于市中心叢臺公園內。叢臺之名,源于當時有許多亭臺建筑連接壘列而成,《漢書》顏師古釋
文:“連接非一,故名叢臺。。古人曾用“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的詩句,描繪叢臺的壯觀。相傳它始建于趙武靈王時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故稱武靈叢臺。
武靈叢臺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發生地。戰國時期,趙國本是一介小國,武靈王即位后,決心使國家強盛起來。當時北方少數民族被稱為“胡人,他們身著窄衣,以能征善戰著稱,武靈王遂讓趙國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練兵馬,終于使趙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趙武靈王修筑叢臺的目的是觀看歌舞和軍事操演。古人曾有“臺上弦歌醉美人,臺下揚鞭耀武士的詩句。據傳當時叢臺上有天橋、雪洞、花苑、妝閣諸景,以規模宏大、結構奇特、裝飾精雅而名揚列國。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登臺揮毫題詩,抒懷言志,留下了不少詩篇。
史載戰國時趙國起初勢弱,趙武靈王受北方游牧民族身著輕巧衣物作戰的啟發,發起了要求趙國人尤其是軍隊改穿胡服的改革,加緊操練兵馬,從此使趙國日漸強大。當時操練的場所,據說便是在叢臺。它是趙都歷史的見證,成為古城邯鄲的象征。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都曾登臺游覽,吟詩題詠。1750年9月清乾隆皇帝巡行江南過邯鄲登叢臺寫道“傳聞好事說叢臺,勝日登臨霽景開。豐歲人民多喜色,高樓賦詠寫雄才。襟漳帶沁真佳矣,雪洞天橋安在哉!煙樹迷茫閭井富,為籌元氣善滋培。北門高階上的大碑,是清乾隆
關鍵字: 地方志 太行山 政治家 藺相如 邯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