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山白云洞風景名勝區
五個洞廳景觀各異,各有特色。整個封閉空間都充滿了琳瑯滿目、色彩斑斕的石鐘乳、石筍、石幔、石簾、石瀑布、石簾花等碳酸鹽造型,其中網狀卷曲的“節外生枝、“線型石管、形態奇麗的牛肺狀“彩色石幔、石簾、晶瑩如珠的石葡萄、石珍珠等,在國內其它溶洞中是極其罕見的。洞內的擬人物擬景物多達109處。景觀的體量大小不一,大體量的有石柱、石幕、石瀑布、石平臺等。最大的石柱周長達4.3米,頂天立地,蔚為壯觀。最大的石幕寬達8米,而最小的景觀石針,直徑僅有幾毫米。還有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鸚鵡石、雄獅等。整個溶洞景觀給人以形態美、線條美、空間美等多種藝術享受,被國內外洞穴專家益為“北方奇觀、“地下巖溶博物館、“世界喀斯特風景洞穴世博園。崆山山脊的古溶洞石筍基群堪稱“世界奇觀。
崆山白云洞是1988年7月18日由當地農民在開山采石時發現的。臨城縣人民政府對此非常重視,立即成立了崆山白云洞保護開發領導小組,采取了封洞保護措施。后經中國地質大學、地礦部11大隊、河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等有關單位的專家、學者考察和論證,制定了崆山白云洞旅游開發規劃。1989年臨城縣投資對溶洞及其周圍旅游配套設施進行了開發建設。1990年7月1日,崆山白云洞正式對外開放,同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2002年4月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二、以修心養性為特色的宗教旅游資源。天合山會山除了具有崖陡、頂平、坡緩、林茂的自然風貌外,還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自唐宋以來先后建有慈云庵、仙巖庵等八人寺廟觀庵。目前恢復了寺庵之首的慈云庵,建設了苗家樓、云海亭等景觀,整修了高標準游線。
關鍵字: 臨城縣 名勝區 河北省 白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