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文化博藝園
武安文史館是一處仿武安傳統民居式建筑,內設古代史、戲劇藝術、傳說故事、道教文化、佛教文化、武安老照片等展室,突出展示武安深厚的人文歷史、優秀的戲劇藝術、傳統的宗教文化以及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等。廣征博采、薈萃精華。展覽以圖文為主,并附有一定數量的文物,可謂圖文并茂,寓教于樂。該館繪畫大多出自武安當代名家,為欣賞武安繪畫藝術的一大所在。
武安歷史悠久,人文薈萃,距今7500年的磁山文化,使武安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磁山文化遺址位于武安磁山村東南約一公里的臺地上,總面積14萬平方米。它是1972年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存,它把新石器時期的考古年限上溯了1000多年,有力地證明了我國種粟、養雞、采摘核桃時間之早為世界之最。
指南針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它的故鄉在哪里目前尚無定論。但在《管子》、《鬼谷子》等著作中,已有磁石可引鐵的記載;武安君蘇秦曾向鬼谷子奉送磁針一根,可以引鐵并指引方向。而在以安陽為中心的地域內,惟有武安磁山盛產磁石,可磨制磁針。由此推論,有史可查的第一根指南針,就產生于武安磁山。
作為全國重要的鐵礦區,武安還是中華民族煉鐵始創地之一。戰國時,趙國人郭縱以冶鐵成業,其煉鐵地即為今日之武安。在西漢初年,武安為全國49處設有官鐵的冶煉基地之一。
關鍵字: 人文歷史 文史館 愛國主義 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