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忠山旅游區
景忠山位于遷西縣境內,是集佛、道、儒于一體的宗教名山,其佛道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風光秀美,人文古建蔚為壯觀。距
京、津各180公里,承德130公里,秦皇島160公里,唐山市區95公里。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有大小景點30余處。
據史料記載,景忠山“舊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陰山。明初于山頂建三忠祠,祀諸葛亮、岳飛、文天祥,“欲人景行仰止,故改名“景忠山。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薊鎮總兵官馬永重修三忠祠,并在祠東增建碧霞宮,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漸興盛。此后,戚繼光等薊鎮官兵經常登臨此山,留下許多名篇佳句。崇禎八年(1635年),碧霞宮毀于火災。后善首張天禮、住持性春率眾重建碧霞宮正殿,明毅宗撥帑金增置了配殿及上下牌坊。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登臨此山,別山法師性在出知止洞迎駕,“對詔稱旨,龍顏大悅。順治九(1652年),性在被請入皇宮萬善殿供養。順治十六年(1659年),世祖“以建儲之議遠卜元君,賜銀千兩。順治十七年(1660年),清世祖又撥帑金二萬,重修殿閣及山上山下附屬建筑。從此,景忠山名揚天下。康熙皇帝即位后,多次登臨景忠山,先后為景忠山題寫了“名山初步、“天下名山、“靈山秀色等匾額,并賜重達十六斤四兩的金娘娘一尊、大藏經一堂。此后,景忠山古建群又經多次增建和修繕,愈加壯麗。
關鍵字: 南天門 古建筑 大規模 旅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