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圍場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圍場是柳條邊或界樁圈定的哨鹿之所。歷史追溯到三百多年前,那時的木蘭圍場,山清水秀,林密草豐,四季鳥語,三季花香。“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山高林密藏鳥獸,風吹草低現牛羊是當時木蘭圍場的真實寫照。正是這奇特的人間勝景,秀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一代清帝康熙,在這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家獵苑。這里原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扎錫和翁牛特鎮國公吳塔特的領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隨圣祖玄燁巡幸塞外時以敬獻牧場的名義,獻給康熙皇帝,遂設置木蘭圍場,這座清代的皇家獵苑就此而建立。自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后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擴建,木蘭圍場逐步界定為72個圍。
木蘭圍場自建立之初就遵循了維護自然生態、保持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主要表現在:一是建立嚴格的保護制度。木蘭圍場建立后,自康熙至嘉慶的歷代皇帝,包括從未到過木蘭圍場的雍正帝都曾嚴令“民人不得濫入,“禁樵牧、“禁伐殖,并派八旗兵嚴加看守;二是有計劃地進行圍獵。每次秋
關鍵字: 木蘭圍場 河北 渾善達克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