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翠樓、流霞亭
解放前的避暑山莊"芳園居"
裘翠樓、流霞亭均為承德歷史名店,傳說因得乾隆御賜對聯而生意興隆。 裘翠樓、流霞亭兩個酒樓,在清朝乾隆年間買賣紅火,飯店老板除聘請高廚掌勺,為客人提供色、香、味、形俱佳的可口菜肴外,還請藝人為顧客吹拉彈唱,很是熱鬧。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朝鮮使臣樸趾源隨其兄樸明源朝賀乾隆七十壽辰后在《熱河日記》中寫道:“熱河酒樓,繁華不減皇京。”他還詳細描寫了當對承德餐館所經營的一種色、香、味、形俱佳的食品“餅一器、黃白兩層、四面方正,色如黃蠟,堅密細膩,不用刀制,上層尤溫潤如玉。餅上是一仙官,須眉生動,袍笏華鮮,左右又立仙童,雕刻奇巧,皆面和蔗造成……
據民間傳說,乾隆皇帝每年夏季來避暑山莊消夏理政期間,經常微服私訪。當時的避暑山莊與承德市街僅一墻之隔,皇帝徽服出宮,一出一進最多用兩個時辰,非常方便。一天,乾隆皇帝于上午10時許從麗正門出宮,溜溜達達穿過武廟街,到了火神廟街。這里正辦廟會,人山人海,賣小吃的,說大鼓書的、打把式束藝的、拉洋片的,應有盡有,好不熱鬧。
走著走羞,乾隆皇帝來甄二仙居,抬頭看見三個大字“裘翠樓”。
此時已近中午,乾隆皇帝感到有點饑餓,于是抬腿就邁進了裘翠樓。堂倌看進來一客官,濃眉大眼,天庭飽滿,一臉富人相,趕緊上前招呼引導至寬敞肅靜的雅間入座,隨即熱情地詢問客官點什么菜。乾隆皇帝說:“撿你們酒樓拿手的菜上幾道就行了。堂倌稍加思索,用脆響亮的聲音報萊名,讓后廚準備。
沒用一刻鐘時間,四道菜陸續上來,第一道是三鮮芙蓉鹿尾;第二道是紅燒野豬肉;第三道是清蒸熱河鯽魚;第四道是裘翠樓壓軸好菜清湯燕菜。乾隆皇帝邊吃邊連聲叫好。吃完后,堂信送來手巾和剔牙棍。乾隆皇帝抬腿要走時,堂館提醒說他還末結帳。
乾隆出宮有太監跟著,根本不用自帶銀兩,他正在為拿不出銀兩結帳而尷尬之時,太監長生滿頭大汗找到裘翠樓來。太監長生趕緊告訴掌柜的,這是當今皇帝乾隆爺。堂倌和掌柜的聽說是皇帝來酒樓用膳,趕緊跪下磕頭,高呼萬歲。乾隆皇帝很有些不好意思,他叫掌柜的和堂倌平身,并讓太監長生趕緊付銀子。
掌柜的挺機靈,忙不迭地說:“不用付錢,圣上到我們酒樓,小店四壁生輝,我們請也請不到。乾乾隆皇帝說:“哪有吃飯不給錢的呢!”掌柜的早就聽說乾隆皇帝書法好,于是說:“您就給寫幾個字吧!”乾隆皇帝說:“行,拿文房四寶來。”他稍加思考,大筆一揮,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名震塞外三千里”;下聯是:“味壓江南十二樓”。橫批是:“買賣興隆。”掌柜的如獲珍寶,趕緊找工匠把這副御賜對聯用上等紅木雕刻,掛在大門口。
乾隆皇帝的御筆在裘翠樓門口一掛,先是街坊鄰居,后來是過往行人都來觀看。承德街買賣人和有錢人家都爭先恐后的來裘翠樓,品嘗乾隆皇帝吃過的那幾道菜。扈從皇帝的文武百官、王公大臣也來裘翠樓。一時間車水馬龍,顧客盈門。裘翠樓的買賣紅極一時,天天是雅間預訂不及,大堂也爆滿。裘翠樓老板發了大財。
坐落在裘翠樓對門的流霞亭飯莊可倒霉了,門日雖停著車馬轎子,可人都到裘翠樓就餐去了。這里的老板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后來,他突然想到也讓乾隆皇帝寫幾個字。怎么才能請到皇上御筆呢?他想了個辦法:打通皇帝貼身太監長生的環節,用精致的食盒裝上流霞亭拿手絕活名菜——棒蘑鹿肉、麻辣黃羊脯肉、駝蹄羹、滑炒吉樣菜,呈送乾隆皇帝品嘗。乾隆皇帝品嘗后,覺得和御廚做的口味不同,隨即向太監長生問是誰做的菜。長生照實說了裘翠樓因為皇帝題字,買賣紅火,對門的流霞亭飯莊買賣艱難,特將拿手菜孝敬皇帝,想讓皇上給寫幾個字等情況。
乾隆皇帝聽后,點頭同意,隨即叫長生拿文房四寶,略加思考寫成一副對聯。上聯是:“神仙到此留玉佩”;下聯為:“公王飯后解金裘”,橫批是:“招財進寶’。
流霞亭飯莊老板拿到御踢聯后,也趕緊請上等工匠制作精美牌匾掛在門口。過一段時阿,流霞亭飯莊買賣紅火起來,僅次于裘翠樓,遠近聞名。
在清朝乾隆年間,裘翠樓和流霞亭不僅在國內馳名,各國來承德朝覲皇帝的外國使節也慕名前往就餐。這兩座酒樓均載入了朝鮮使節樸趾源和柳得恭的“熱河日記”一書及《灤陽錄》書中。
裘翠樓和流霞亭到清末民國年向逐漸衰落下來,終至倒閉。到20世紀70年代后80年代初,在南營子大街恢復了裘翠樓。斷的裘翠樓裝修得古色古香,堂皇典雅,由于省、市領導及相關部門立領導重視,請來了較有名氣的高廚孫寶林和幾位烹調技藝較好的青年廚師掌勺。在當時,裘翠樓無論是在店館裝修、飯菜質量,還是服務態度上都是全市一流的,因而買賣紅火,經濟效益不錯。到90年代,承德餐飲業競爭激烈,隨著優勝劣汰的潮流,裘翠樓又經過幾年滲談經營,直到1998年最后倒閉。流霞亭飯莊也在恢復一段時間后關閉停業,今易名為“九龍飯店”。
關鍵字: 、流霞亭 承德 朝鮮 裘翠樓 避暑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