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今天在網上看見一篇文章(常州恐龍園),不由想起那年我去甘肅游玩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情景來。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于甘肅省永靖縣鹽鍋峽水庫庫區(現稱太極湖)北岸。東距省會蘭州54公里,東南距永靖縣城水路34公里,并有一鐵路線從旁邊通過,交通極為便利。公園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包括水面1.8平方公里。地質公園以成群的恐龍足印為主體。
劉家峽恐龍足印群,保存十分完整和清晰,立體感強。同時,在同一巖層層面上還保存有恐龍臥跡、尾部拖痕及糞跡等,構成了足印、臥跡、拖痕和糞跡共存的場面,非常獨特。在已經揭露的總計710平方米的巖層層面上發現了8類30組270個足印,其中至少包括兩類巨型蜥腳類、兩類獸腳類、一類似鳥龍類和其它三類形態獨特、尚未歸屬的足印,代表至少8個屬種。在同地點出現如此多樣的食植類和食肉類恐龍足印,在國內尚屬首次,在世界上也極為罕見。劉家峽恐龍足印群中最大的一組蜥腳類足印后足印長150厘米,寬120厘米,前足印長70厘米,寬110厘米,步幅375厘米,左右足印外側緣間距345厘米,為世界之最,而且該類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足印成對出現并有規律地部分疊覆,為國內外首次發現。
在該足印遺跡產出的附近地區,已經多處發現恐龍骨骼化石。為進一步研究恐龍的類別和研究足印遺跡與造跡生物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線索。
恐龍足印化石是研究恐龍生理和生活習性的珍貴材料,其形態、排列方式和組合特征能夠真實地反映相當一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如個體大小、運動方式(四足或兩足行走)、生活方式(群居或獨居)等,同時能夠為研究恐龍生活環境和生物類別提供重要依據。由于恐龍類別多樣,形態古怪,并以體軀巨大而著稱,在成功地統治地球長達一億六千萬年之后,又在距今約6千5百萬年前全部消失,其從發生到繁盛、從衰落到絕滅的整個演化過程充滿著傳奇和神秘色彩。相信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肯定會吸引眾多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觀考察,使其成為最受青睞的、津津樂道和普遍關注的地質公園。
關鍵字: 劉家峽 地質公園 永靖縣 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