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文廟學宮
跨入欞星門,是文廟的第一進院落。院中泮池為文廟的象征性建筑。泮池圍欄石板精雕各式吉祥圖案。有琴、棋、書、畫、輩輩封候,犀牛望月hellip;hellip;,扶手上刻桃榴,寓孔子弟子眾多,桃李滿天下之意。
名宦祠、鄉賢祠為此院的東西配殿。名宦祠為古代供奉有突出貢獻的官員之場所。鄉賢祠為古代供奉對儒學和鄉里做出重大貢獻的鄉紳之場所。現均依古制設置。而此院的齋宿所、更衣廳、神廚、神庫都為祭孔時分別供祭祀者更換衣服、齋戒、沐浴以及制作祭品、存放祭品、祭器之所。舊時每年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入月后所逢第一個丁日)即為祭孔的日期,古稱“丁祭。在祭孔時,整個文廟扎制松坊、懸燈結彩,鋪設地毯。大成殿前設丹墀的兩個“庭燎,這是一種紅紙包裝的秫秸捆,供祭祀中點亮烘托氣氛。大殿香案上按規制擺放五谷雜梁和祭器,案后祭凳上供有屠宰后不開膛不煺毛的整個豬、牛、羊,所謂“三牲,“三牲的頭還要用紅木架支起,呈跪拜樣,這為封建帝王的規格。據清光緒八年《平遙縣志》記載:本縣向有祭孔禮俗“崇儒重道,圣教覃敷,每當春秋上丁,祭豆告虔,蓋其儀文備至,典禮特隆。舊時的祭孔儀式由當時的軍政要員為主祭官。由社會各屆知名人士陪祭,整個祭孔儀式大致有上香、奏樂、行禮、獻表、讀祭、獻舞、讀經等安排。祭孔者須“必敬、必誠,祭孔供品須“必豐、必潔。祭孔時,庭燎熊熊燃燒、香煙繚繞、鐘鼓齊鳴、號角齊嗪。
關鍵字: 中軸線 博物館 平遙古城 明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