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記憶西安城墻
我變懶了。明明還有事要做,卻在瞌睡的騷擾下,對自己說:“先睡一下下”,就這樣一下下、一下下、又一下下地天亮了,事情還是沒有做完。
2006 年尾2007年初,和2008年的秋天,兩次去西安玩,千年古都的人文風采真是非比尋常,歷歷在目,寫游記時,卻犯了懶,還是那“一下下”地等到了今天。
提到西安,第一個浮現在腦海里的是兵馬俑、秦始皇陵這震撼世界的大工程,還有大雁塔所代表的中國人從骨頭里流露出的執著精神。在火車上,我的腦子里盡是這些,可一出火車站,呈現眼前卻是至今令我念念不忘的西安城墻。
西安城墻我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
西安城墻在城市中心,呈合圍的長方形,總周長11.9公里。有四座城門:東門——長樂門,西門——安定門,南門——永寧門,北門——安遠門。
西安城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隋代,至今已有1400年。隋朝與秦朝很相似,一樣短命,但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卻也非常重要,這兩朝所作出的功績奠定了漢、唐的盛世。現今日本京都、奈良的城市格局仿照唐長安城而建,而唐長安城就是隋朝的大興城的延續。
現存城墻建于明洪武時期,至今有600多年歷史。在明太祖朱元璋 “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西安城墻防御作用是第一位的,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穩固如山,墻頂可以跑車和操練(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
明、清、還有建國后1983年政府對城墻的三次大規模修繕改變了中國人歷來的“拆”的理念——勝利者總是拆、燒、毀掉失敗者的一切。一切重來,不是中國人非要新的,而是因為對舊的所持的迷信想法,所以,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除了文字記下的,隋朝以前的地面建筑全是遺址了;唐宋時期的地面建筑只剩下山西的幾處,還多虧是寺廟并且在山上,才得以保留至今。城墻,幾十年前在中國還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就連北京都只剩下正陽門這樣孤單的城樓了,雖然這兩年又在拆掉的永定門、德勝門的原址上重建了這兩座城門,但只有城樓沒有城墻,只能靠想象,琢磨一下北京城當初的樣子了。
所以,西安人應為全國僅存的完整城垣建筑而感到自豪,他們保護了城墻、保護了歷史、保護了中華文明。所以,環城公園這一旅游概念,只適用于西安,就因為他們的城墻。
第一次去西安,沒有找到上城墻的入口,還因行程緊,所以放棄了登城墻的打算。不過,就這么看著它,心里已然滿足,畢竟看到了完整的中國城垣。
2008 年,終于登上了城墻(門票40元)。那時,下了火車先奔向飯店,所以沒從火車站邊上的尚德門上城墻;雖然游客多從南門(永寧門)上城墻,我卻是從南門旁邊的書院門那古色古香的小街一直走到碑林博物館(大約幾百米),所以也沒從南門上去;而是從碑林博物館南側的文昌門登上了城墻,然后順時針繞了城墻一圈。
西安城墻采取傳統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格局,所以城墻上的旗桿堪稱指南針,看看頂端的造型就知道自己所處的方位了。
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永寧門(南門)、朱雀門、勿幕門和含光門都在南面,屬于“前朱雀”的位置,我從文昌門登上城墻,向南門(永寧門)方向走,這一路的旗桿是朱雀旗桿,代表南方和夏季發散,主(火)(義)。
文昌門的城墻上建有魁星樓,是西安城墻上唯一與軍事防御無關的設施。魁星位列二十八星宿之一,主宰文運興衰,被人們尊稱 “文昌星”,所以古代府學和孔廟里都建有魁星樓。明清時西安府學和孔廟就建在文昌門旁邊現在的碑林博物館的位置,魁星樓也順勢建在城墻之上。
在文昌門交了200元押金后,租到了一輛自行車(單人車10元/小時),開始了我的環墻之旅。
城墻之寬完全可以并排行駛4輛小轎車,我騎著自行車沒有碰到一個人,就開始撒歡式地“8”字形騎車,細看城磚上刻著的字。
南門(永寧門):城門中資格最老、沿用時間最長的一座,建于隋初(582年)。當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門中偏東的一座,叫安上門。明代改名永寧門。它現在也是各城門中復原最完整的一座。現在因為南門本身即是珍貴文物,所以進出南門的車輛行人均只從輔門東西兩側另辟的券洞內穿行。
永寧門的月城
永寧門的月城
永寧門的月城
從永寧門東西兩側另辟的券洞進出
從永寧門東西兩側另辟的券洞進出
朱雀門:朱雀門是唐長安城的正南門,下面就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時,皇帝常在這里舉行慶典。公元589年,隋王朝統一中國,隋文帝曾在朱雀門城樓檢閱凱旋大軍。唐末這座城門被封閉。1985年修復西安城墻時,發掘出包裹在明城墻內的朱雀門遺址。現在通行所用的朱雀門位于遺址西側。
勿幕門:勿幕門俗稱小南門,1939年開通,紀念辛亥革命中陜西的革命先烈井勿幕。井勿幕是孫中山創建的同盟會最早一批會員之一,陜西民主革命時期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護法運動中壯烈犧牲。
含光門:含光門是唐長安皇城南面的偏酉門。北宋以后封閉。1984年整修西安城墻時,發掘出含光門遺址。現新建的券洞城門位于遺址東側。
城墻上很安靜,一點也聽不到下面的喧鬧。已經騎了快一個小時了,仍不見一個人,只有自己的影子作伴。就這樣轉到了城墻的西面,屬于“右白虎”的位置,白虎旗桿,代表西方和秋天收斂,主(金)(禮)。
西門(安定門):唐皇城西面中門。明代取名安定門。
玉祥門:1926年,軍閥劉鎮華包圍西安達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凍餓戰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率國民聯軍擊敗劉鎮華后,西安才得以解圍。1928年開通的這座城門,為紀念馮將軍的功績,取名玉祥門。
很意外地途徑藏密黃教寺院——廣仁寺,可以從城墻上看到寺院全景。
經過廣仁寺后不久,城墻開始轉向北面,屬于“后玄武”的位置,代表北方和冬季主收藏(水)(智)。
北門(安遠門):明代構筑城墻時建造的北門,命名為安遠門。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北門城樓是清軍的彈藥庫,新軍集中火力攻擊,城樓中彈燃燒,北門城樓不幸在此戰爭中被焚毀。北門遺址目前僅保留有考古發掘出的城樓柱礎,通過它可看出當年北門城樓的基本形制和氣勢。在遺址不遠,看到的城樓是后建的實物。
北門遺址
后建的實物
之后經過了西安火車站,由上而下地看了西安站的全景,火車站西南側城墻的城樓是尚德門。
過了尚德門不久,就轉到城墻的東面,屬于“左青龍”的位置,青龍旗桿,代表東方和春天生發主(木)(仁)。
中山門:1927年,在馮玉祥倡議下開辟了中山門,以紀念孫中山先生。中山門并列兩個門洞,馮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旋門”。
東門(長樂門):在建造明城墻時構筑的東門,正式名稱叫長樂門。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對身邊將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將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清代方重建。“西安事變”前,張學良曾在東門城樓上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這一舊址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
最后,又轉回南面,到達起點文昌門前,經過了開始在南面沒有看到的和平門。
和平門開通于1953年。為了表達飽經戰亂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渴望,取此名。
回到文昌門還自行車時,只覺得雙腿發軟(我沒吃午飯,騎了3個多小時)。工作人員詫異的問:“別人一個小時的路程,你怎么騎了三個小時?”我答曰:“請你們不要跟人家提‘一個小時’這樣的話了,那是不愛風景、不喜拍照的運動健將的速度”。
后附:城墻上的垃圾桶也是按照““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設計的。
青龍垃圾桶
朱雀垃圾桶
關鍵字: 中山門 博物館 和平門 西安城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