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游記
深圳看到的是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的成果,上海看到的是中國百年歷史,北京看到的是明清兩代的輝煌,它們都找不到中國五千年歷史的沉淀,只有站在西安的古城墻上,聆聽著不遠處鐘樓傳來的悠然綿長的鐘聲,恍燃看到周朝士兵的身影、身穿甲胄的秦朝士兵的身影;進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被其威武嚴整的軍陣、逼真的形態,氣勢磅礴的地下雄兵所震撼;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就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視乎正在同歷代先人進行著無聲的對話,感受歷史的輝煌壯麗。此時突然感受只有這里才能看到中國歷史最完整的詮釋。
這個屹立在八百里秦川上的城市,曾經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與雅典、羅馬、開羅并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后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此建都或建立政權,歷時1100余年,其中,西周、秦、西漢、唐,是西安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皇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是中華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
皇帝姓公孫,號軒轅氏,他統一了華夏民族,帶領人民制衣冠、造舟車、養桑蠶、建醫學、創文字等,同時規定了典章制度、宮廷禮儀、民族風俗的種種規范和體例,使中華民族在文化上也出現了統一的局面,從而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最初文明,被尊稱為“人文初祖”。
軒轅廟和皇帝陵都建在橋山上,軒轅廟在山麓,黃帝陵則在山頂。
進入軒轅廟,左側的巨柏便是黃帝手植柏,據傳說這顆有5000年樹齡的柏樹是當年皇帝親手種植。歷經五千年仍郁郁蔥蔥,高20余米,蒼勁挺拔,冠蓋蔽空,是我國最古老、最大的一株柏樹,譽為“世界柏樹之父”。
北面的軒轅大殿高懸著“人文初祖”的匾額,殿中有巨幅皇帝石刻像,下立“軒轅皇帝之位”碑,兩側是文物展廳。
在大殿西側有一株高大的古柏“掛甲柏”,樹干斑痕累累,縱橫成行,傳說是當年漢武帝遠征匈奴拜祭黃帝時在這株樹上掛過戰袍,留下的盔甲之痕所致,并因此得名。
黃帝陵四周古柏成林,幽靜深邃,山頂立有下馬石,古代凡祭陵者,均須在此下馬,然后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題“黃帝陵”三個大字,祭亭后有一塊石碑,上書“橋山雙龍”四字。
(黃帝陵)
黃河壺口瀑布奔騰澎湃,這里黃河像一條穿行在西北黃土高原秦晉大峽谷之中的巨龍。流經壺口時,寬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成一束,從30多米落差的壺口飛流直下,奔瀉于十里龍槽,形成特大型馬蹄狀瀑布群。
在冬季更是另一番景象,壺口瀑布又換上了一派銀裝玉砌的景象,瀑布掛滿冰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由于黃河壺口瀑布前的十里龍槽已全面的封凍,不能走到龍槽拍攝美景,甚為遺憾。
(冬季的壺口瀑布)
歌曲“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想念毛澤東。迷路時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照路程。”激起我們對延安的向往,往延安的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提到革命圣地延安,眼前就會出現一幅陜北的畫面,里面會有黃土高原、會有窯洞、會有頭扎毛巾的老鄉,而且,一定會有——寶塔山。
寶塔山在延安的市中心,太有特征了,坐車進延安時,一眼就可以看見,而且讓你能夠肯定那就是寶塔山。逛街時不經意間抬頭也能時時看見它。
(延安)
王家坪在1937年到1947年期間,曾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和紅軍總司令部的所在地,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曾在這兒居住。舊址現為南、北兩院,南院是政治部,北院是司令部。
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當年這里還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整風運動,現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會址、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兩處可供參觀,在會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著一排窯洞,這就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同志當年的住所。
西安碑林博物館,始建于北宋哲宗年間(公元109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碑林博物館又分為“碑林”和“石刻藝術”兩大部分。碑林現有7個大型陳列室、8座游廊和8座碑亭,收藏了從漢代到清代的碑石共2300多方,現展出的碑石達1000余方,其中多數是唐人所刻。在這里,你不僅可以欣賞到篆、隸、草、真、行等多種書體,還有機會一睹歐陽洵、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家的親筆刻石,以及王羲之、蘇軾等名家的墨寶。
碑林的可愛之處,就是幾百年來默默的保存著歷史,傳承著文明,不僅是西安的,陜西的,更是中國的!中國的書法本就是一門藝術,而古人將紙墨的漢字鐫刻到石碑上,使之永不磨滅,千古流傳的做法則更是奇思妙想。碑林內滿布的殿閣長廊,承載著千年文化的傳承。冰冷的石壁淫浸了多少前人墨香,歲月風塵又將其打磨如鏡,看著它們姿態各異,或娟秀工整,或飄逸灑脫,或狂放不羈。碑石無言卻可解語,那一時刻恍如時空凝結,萬物皆空。
走出長廊,見不遠處的院落有一方空地上縱橫有序地碼放著一列列的石樁,遠看好似星羅密布的棋局。走到近處,才發現棋子是一色的細細長長,一人多高的樣子,唯有頂端的雕刻形態各異,或是麒麟獅獸,或是陶俑人物,我已認出這是拴馬樁,先且不論雕工是多么精細,栩栩如生,單從這密密麻麻的數目上來看,就可想象當年門庭若市,門前車馬的熱鬧場景。
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相傳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唐三藏)自天竺國歸來后,為了供奉和儲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等物親自設計并督造建成。大雁塔是一座樓閣式磚塔,塔高64余米,塔基邊長25米,共有七層,塔身呈方形錐體。全塔采用磨磚對縫,磚墻上顯示出棱柱,可以明顯分出墻壁開間,具有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風格。附近還有曲江池、杏圓和樂游原等景點,風景秀麗。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是必游之地。
陜西歷史博物館珍藏著陜西出土文物精品37萬件,在這里能看到從史前到清朝100多萬年的歷史文物,其中以青銅器、金銀玉器、陶俑、壁畫、銅鏡、陶瓷器、磚瓦建材和貨幣等最為典型。
進入博物館大廳,迎面的巨幅照片向人們展現出奔騰咆哮的黃河和錦延無垠的黃土高原。昂首屹立在大廳中央的巨獅,造型雄偉,氣勢澎湃,氣魄之弘大,石刻之精美,堪稱“東方第一獅”。
位于博物館中央上下兩層的陳列薈萃了陜西出土文物的精華,展品分史前、周、秦、漢、魏齊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統地展現了自115萬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陜西古代歷史。
站在展示大廳里,視乎是一部凝固的史書在向人們訴說歲月的滄桑與激情。秦皇兵馬俑、漢代兵馬俑、歷代精美的青銅器、陶器、雕塑、生活用品、金玉藝術品等等,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會為這古老燦爛的文明傾倒。
十三朝故都的西安,薈萃了多少能人巧匠的心機,集中了多少聰明才子的智慧,匯聚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汗水,才有今天的輝煌燦爛。徜徉在這座匯聚了千年文化和文明的圣殿,除了被古人的工藝和想象力深深折服,慨嘆古人的智慧和精巧之外,恐怕再沒有任何語言能描述此時此刻的激動心情。
大唐芙蓉園建于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之上,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和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化主題公園。
園內包括紫云樓、仕女館、御宴宮、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杏園、陸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飲等眾多景點。是首個“五感”(即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主題公園。每當夜幕降臨,水面上上演著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仿佛夢回盛唐之絢爛光華。
在五岳之中,華山以險著稱,其山以“奇拔峻秀”馳名中外,被譽為“奇險天下第一山”。華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遠望形似蓮花直插云霄。
上山最便捷的方法是乘索道,只要10分鐘就能到達北峰。華山索道堪稱“亞洲第一索”,全長
關鍵字: 博物館 大雁塔 軒轅廟 黃土高原 黃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