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文廟學宮
文廟,是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辦學的廟堂。從公元前478年開始修建孔廟以來,唐宋尊孔之風日趨繁盛。至明清兩代,孔廟建筑與祭祀已成定制。文廟成為在中華大地上最具文化特征的祭祀建筑系統,是除皇家建筑之外結構布局最嚴謹、氣勢最雄偉的古代建筑群落,是中國古代精神世界的皇宮。
平遙文廟位于平遙古城內東南隅,是古城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氣勢最雄偉、形制最典型的一座,是我國華北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文廟。它座北向南,占地面積40580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選址、建筑風格、殿堂配置是儒家禮制思想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文廟的殿宇規模宏敞而布局莊嚴,內涵豐富而層次井然。廟區紅墻灰瓦,宛如帝王宮殿,充分反映了漢民族歷史中崇儒重教的思想文化。
文廟南至魁星樓、文昌閣,北至尊經閣、九龍壁,組成了龐大的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文系建筑群。其總體布局由三組建筑群組合而成,中央為文廟,左為東學、右為西學,前后縱深五進院落。中軸線上由北往南與城墻連為一個整體是平遙文廟建筑群的獨有特色。廟區中的主要古建筑有城墻上的文昌閣、魁星樓、石牌坊、城墻下的文昌廟,登攀城墻的云路、云路坊、狀元橋、影壁、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敬一亭、尊經閣、東西廡、日新齋、時習齋、腋門、廂房、神廚、神庫等建筑物古樸典雅,各類石刻、木雕莫不精工細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平遙文廟的主入口是氣勢恢宏的欞星門。據《后漢書》記載,欞星就是天田星,古人認為它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選拔,寓意孔子乃文星下凡。古代皇帝祭天,先祭欞星。文廟設置欞星門,體現了孔子在中國歷代王朝中的崇高地位。欞星門為四柱三間,歇山式,木構牌樓,斗拱分別為九踩、十一踩、屋頂琉璃剪邊,柱頭施沖天云冠。造型精美,巍峨壯觀。
關鍵字: 中軸線 博物館 平遙古城 明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