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抹不去的記憶
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有記載,西寧北門外的湟水南岸一帶有5眼泉水,這5眼泉水“發西平北,雁次相綴。”這是我所能找到的有關西寧古泉最早的記錄。地方史學者楊文盛先生考證,舊時西寧泉水甚多,每一眼泉水都記錄著西寧的歷史變遷。
楊文盛先生用“袖珍園林”稱呼舊時的香水園,這不僅因為香水園的小巧玲瓏,更是因為先生對香水園懷著的那份特殊的感情。
西寧建城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舊時的北門城墻逶迤向東,行至北門外數百米處,忽遇一面百米高的石崖,北門城墻就依勢建造在了這面高崖之上。高崖的石隙中有兩眼清泉汩汩涌出,因水質清冽甘甜,得名“香水泉”。
過去的香水園
大約在明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有人憑泉建寺,名為香水寺。至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西寧兵備道龍膺在香水泉附近修建了亭臺樓閣,使之于香水寺連綴成片,并將香水寺更名為“蒙惠寺”。到了清朝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西寧僉事楊應琚和縣令陳铦再次浚池構亭,香水園始見規模。至此,香水園便成為了西寧人休閑娛樂的首選之地。
在楊先生的記憶中,到了上世紀40年代,香水園因年久失修,已見破敗之相,但是它氣勢猶存,游人甚多。
香水園緊挨西寧北城墻,長數百米,寬不過幾十米,規模不大,但是園內的建筑很有特色。
香水園內的諸多建筑,都是圍繞著一條縱貫園內的溪流而建的,溪流寬不過數米,但水質澄澈。溪流兩側栽有垂柳花木,春夏之際,垂柳倒影水中,水光映在柳上,自成一番情趣。溪流上還筑有拱橋樓閣等建筑,乍一看去,頗具南國水鄉的情韻。
有關這條溪流的由來,楊先生講了這樣一段趣事。他說,這條溪流源自一條隧道。隧道為青石板構造,高不過一米多,人走進去只能彎著腰。兒時頑皮,楊先生曾獨自一人在這條隧道“探險”,竟發現這條隧道居然穿過了南川河河底,只是時光荏苒,如今早已找不到這條隧道的影蹤了。
香水園入口矗立著一座牌坊,牌坊上高懸著一塊匾額,上面銘刻著我省著名書法家李德淵先生寫的“香水園”三個大字,字跡端莊,筆力雄厚,為世人稱道。
穿過牌坊,依次建有黑虎洞、四望亭、萬德巷、藥王閣等建筑。建筑四周花木葳蕤,景致幽雅,吸引了不少香客游人。
香水園內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黑虎洞。黑虎洞依崖鑿筑,洞內漆黑一片,洞中央塑有一只白虎。舊時的西寧市民認為,這只白虎有賜子功效,常有婦女將香囊等物掛在洞內還愿,并逐漸演繹出了這樣一種風俗:已婚婦女如果無子,就要到黑虎洞摸香囊,誰如果能在洞內找到香,來年定能喜得子。
解放前香水園對面是一個軍閥的私宅。有一年一個從大通來西寧賣煤的“賣煤娃”途經香水園時隨口唱了幾句“花兒”,不想被正在宅院里休息的軍閥聽了個正著,他不分青紅皂白,遣人將那個小伙子拖入宅中,打了個半死,從此后游人途經香水園時,再也不敢大聲言語,加之北門外湟水兩岸本身就少有人家,香水園也就更顯清幽了。
香水泉的位置在今青海省中醫院對面的一個家屬院中,事過境遷,香水泉已不復有當年的詩情畫意。
關鍵字: 泉水 西寧 西平 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