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留在青藏鐵路上
千里青藏線在遼闊高峻、茫茫雪域蜿蜒穿梭。
這里“山與天相接,云在山腰飛。”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特別是自昆侖山口至沱沱河段,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0%,被生物學家稱之為“生命禁區”。
這里紫外線輻射比海平面高出140%,山峰冰雪終年不化,氣候變化反復無常,年平均氣溫只達到零下4攝氏度,年平均大風天在178天左右,最大風速每秒30米。
諺語云,“過了昆侖山,進了鬼門關”、“到了五道梁,難見爹和娘”。這里,10多萬平方公里的無人區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幾乎沒有任何社會依托……
然而,這里又是青藏鐵路所通過的地區,為了保證鐵路用電暢通和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青海電力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挑戰極限,勇創一流,在青藏高原大筆繪出“光明彩虹”,為青藏鐵路順利通車運營,為沿線社會經濟發展和各族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譜寫出高昂遼闊,激越奮進的交響樂章。
在青藏鐵路通車一周年之際,記者參與了省電力公司組織的“沿著青藏線的方向千里采風”活動,沿龍(羊峽)烏(蘭)、烏(蘭)格(爾木)、格(爾木)納(赤臺)、納(赤臺)五(道梁)沱(沱河)輸電線路進行深入采訪,親身感受到了青海電力人那寬闊的胸懷和赤誠的心。
一
這是一個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工作環境:海南供電公司送電工區一班擔負著330千伏龍烏線253.36公里的線路巡查任務。
這里除了兩個縣城外,偌大的區域只有一個牧業鄉,其余全是高山、荒漠和沙漠。夏天,這里經常是狂風呼嘯,大風來時,巡查人員們為了怕被風吹走,只好趴在地上,死死地抓住塔基;冬天,這里氣溫最低降到零下30度,帶的礦泉水凍得擰不開,只有用指甲刀一點點地將瓶子剪破,啃著冰渣就著硬邦邦的餅子……
青海送變電公司在架設110千伏輸變電線路時,從內地招收了一批民工。在海拔5100米的風火山工地,民工們感到胸悶心悸、頭痛欲裂。剛來的當天夜里,狂風掀翻了帳篷,10多名民工驚懼地抱在一起,第二天沒打招呼,全部悄悄離開……
綠草山變電所方圓幾十里沒有人煙,卻是野獸頻繁出沒的地方。平日站里只有兩個人值班,每到夜里。野狼嚎叫不止,有時甚至跑到變電所門外,用爪子瘋狂地抓門,嚇得值班人員心驚肉跳……
這是一個讓人聽了流淚的故事:海西供電一工區安全員周立宦的妻子去年6月份感到頭疼,經醫院檢查確定為腦腫瘤。當時周立宦為確保7月1日青藏鐵路通車用電,忙得脫不開身,將妻子托囑給鄰居照顧,自己進了山。到了9月份,妻子病情加重,臉腫耳朵腫,連走路都困難,可當時又是330千伏輸電線路檢修的大忙時期,周立宦要請假,妻子說:“你去吧,工作要緊。”一直到9月20日,他才陪妻子到西寧,結果已經晚了。手術后妻子醒過來,對他和7歲的兒子說:“你們別離開我,別走遠了……”沒想到這竟是妻子的最后遺言。當記者采訪周立宦時,這個當過14年兵,兩次榮立三等功漢子毫不掩飾地流著淚,痛心地說,是我對不起她,是我欠她的呀……
這是一個心理載重的群體:由于工作的性質和責任,夫妻常年分居,孩子想念媽媽,父母牽掛兒女。海南切吉供電所15名員工管轄著1200平方公里供電區域內6條線路和2座變電所的值班維修,還承擔著4000多個農牧民用電的抄表、收費、報修工作。和他們座談時,他們說起這里的“三難”:一是回家難,由于人員緊,任務重,員工們一般三、四個月才能回家一次(大部分人住在共和);二是吃菜難,切吉距共和100多公里(只有一條極難走的土路,記者乘車從共和到切吉走了6個多小時),處于戈壁中的“孤島”,平時拿著錢沒地方買菜;三是找對象難,供電所有3個26歲以上的大齡青年找不到對象。安全員趙久棟一年內談了3個對象,全部告吹,女方的理由很簡單:掙錢不多,見不到人。
烏蘭變電所的王林霞,一家分在3處,丈夫在德令哈,1歲的兒子在西寧,平日里根本見不著。她說,全家團聚一次,對于她來說,就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周立宦的妻子去世后,孩子放在西寧岳母家,在我們采訪時,他接到兒子的電話:“爸爸,我快要考試了,你能不能回來陪陪我呀……”
為了青藏線輸變電線路的暢通,青海電力人付出了許多、許多。然而,體現在他們身上的不僅僅是付出,還有博大的胸懷與愛心。在采訪中,記者聽到很多關于他們捐助災區、助學助教、幫助困難員工等方面的事情。興海縣供電公司河卡“高原雄鷹用電服務隊”是他們當中的一個突出代表。6月5日下午,記者在河卡鎮燈塔村孤寡老人周吉的家里看到,雄鷹隊的白志平、汪芳春正在為老人上房泥。隊長張宏偉說,今年4月,根據河卡牧區人員分散、農牧民多的特點,我們成立了高原雄鷹服務隊,其宗旨是將服務流程更加細化,將對外承諾落實得更加到位,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他們不僅將優質服務內容進一步擴展,還將7個行政村的200多名軍烈屬、殘疾人、孤寡老人、草場遷移后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等200多個特殊用戶建立檔案,幫扶幫貧。就拿73歲的周吉老人來說,她無兒無女,孤單一人,生活完全靠救濟,我們將她列為特殊用戶,隊里湊錢為她拉電線,安電燈,每月還為她代付電費,不定期地給她送茯茶、米面和水果,照顧老人的晚年生活。站在一旁的周吉老人似乎聽懂了我們的談話,用手指著雄鷹隊的隊員說:“尕正切、尕正切(謝謝的意思)……”
二
同青藏鐵路的建設一樣,為鐵路提供電力保障的110千伏輸變電工程也同樣遇到了“多年凍土施工、高原缺氧、生態環保”三大世界性難題,這條輸變電線路,北起格爾木、南到沱沱河,全長411公里,總投資達3.2億多元,共建有3座變電所,變電容量為4.52萬千伏安。全體參戰人員按照建一流輸變電工程的要求,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成功地破解了“生命禁區”里三個世界性施工難題,填補了我國電力建設史上高原電力施工的空白。
以多年凍土施工為例,在沒有任何施工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施工單位送電項目副經理路林帶領科研人員多次做試驗測試、計算,邊摸索、邊實踐,掌握了在凍土區混凝土基礎澆筑的施工辦法,采取24小時輪流工作制度,對不塌方且滲水速度較慢的水坑,采用混凝土護壁施工,并創造性地采用了熱棒、管樁等施工新技術,順利地攻克了高海拔、遠距離送電、永凍層施工、外絕緣間隙、防雷接地等技術難題。
在解決世界性難題的同時,青海電力公司還在青藏鐵路沿線,進行了多項科技攻關,并在一些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例如,青藏鐵路供電工程電器設備高原環境適應性研究,采用先進的技術和實用手段,在不同海拔、不同季節條件下,通過現場實驗,得出了海拔3000米以上的準確技術參數,采用后,取得了良好的運行效果。今年元月30日建成投運的納赤臺、五道梁、沱沱河無人值班變電站也是現代科技在高海拔地區的成功運用。無人值班變電站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數字式傳送,使值班人員遠在格爾木就可看到變電站的設備運行狀況,填補了青藏高原電力建設的又一項空白。
在龍羊峽至沱沱河的千里采訪中,不論是海南供電公司經理范新科還是海西供電公司經理張建全都有這樣一種共識,即不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都要把安全穩定地供電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為了達到供電安全穩定,他們將安全管理、設備管理、技術管理、人員管理等有機結合,依據自身的地域和設備狀況,開展了一系列創造性的工作:海南供電公司在確保安全供電中,提出了“99%+1%=0”的安全防范措施,就是不能讓一個人、一個操作環節有違反安全規程的現象發生,確保供電萬無一失;海西供電公司針對公司成立初期,安全供電處于不穩定的波動狀態,花大力氣建立健全三級安全網絡,制定各類事故預警方案和危險點分析,連續三年實現安全無責任事故,為日常供電及青藏鐵路通車前后的電力穩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
從龍羊峽到沱沱河,一條條銀線穿山越嶺,連接著城鎮與牧區,將強大的電流輸送到青藏鐵路及沿線的工廠礦山與千家萬戶,為區域內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主動脈和“風火輪”的重要作用。
地處柴達木盆地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大電網沒有進入以前,只有零星分散的小火電和小水電,嚴重制約著海西的經濟發展。2002年,烏蘭至格爾木330千伏輸變電線路建成后,改變了柴達木電力缺口較大的局面,使長期缺電的歷史得到根本轉變。海西州發改委主任程利云說,由于有了設施不斷完善,供電充足的電力保障,縮短了一批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進程,催生了一大批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澀寧蘭天然氣輸送管道、青藏鐵路二期工程、90萬噸純堿、鹽湖提鋰及資源開發綜合利用、百萬噸焦化、10萬盎司黃金和魚卡、木里、大煤溝煤炭開發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紛紛落地,使柴達木盆地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拉動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青海鹽湖集團鹽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康民,對電力推動項目建設有著更深的體會,他在回顧了百萬噸鉀肥項目建設的歷程后,深有感觸地說,被列為西部大開發十大項目之一的百萬噸鉀肥項目能夠在建設中做到又好又快又省,三年建成并達標達產,創造了一個奇跡,為青海人爭了光。這一切離不開電力的支撐,沒有電力人想用戶所想、急用戶所急的全力配合,百萬噸鉀肥項目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成果。
應該這樣說,不論是在大型項目的引進還是農牧民生活的改善,電力都起到了先行的作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切吉鄉是個純牧業鄉,交通不便,信息閉塞。2004年通電以后,全鄉2000多戶牧民中90%以上都用上了家用電器,東科村、莫河村、喬夫旦村相繼出現了一批以電起家的小業主,經營著牛奶分離器、榨油機、電焊門市部等。切吉鄉的杜勇辦了一個空心磚廠,一年生產空心磚10萬多塊,不僅自己凈賺6萬多元,而且使原來跑到共和買磚蓋牛羊畜棚的牧民方便了許多。還有烏蘭縣希里溝鎮西莊村農民張勇貴,在村里開了一個磨面坊,一年磨面15萬公斤,榨油1.5萬公斤,年收入3萬多元,一改過去家庭貧困的狀況,成了村里的富裕戶……
記者在“沿著青藏線的方向千里采風”活動中深深感到:青藏線沿途電網的每一次升級和跳躍,都是一個地區經濟與社會加快發展的標志,都是各族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晴雨表”,人們把一根根銀線稱之為“光明的彩虹”,是對電力為人們帶來幸福生活的贊美,也是對青海電力人最高的褒獎。
關鍵字: 昆侖山 沱沱河 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