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鍋莊舞
鍋莊舞是一種無伴奏的集體舞。在迪慶香格里拉,有的地方稱鍋莊為“擦拉”(意為玩藝),在部分地方稱鍋莊為“卓”(意為舞蹈)。它是隨著藏民族生產生活的發展變化而產生變化的,因此,鍋莊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釀酒等勞動歌舞,有頌揚英雄的歌舞,有表現藏族風俗習慣、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賓待客等歌舞。
千人鍋莊舞
鍋莊舞有古舊鍋莊和新鍋莊之分,古舊鍋莊帶有祭祀性質,宗教界和老人大都比較喜歡此調,歌詞內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較古老,如《蓮花生大師的誕生》、《建立桑耶寺》、《金碧輝煌的寺院》、《銀光閃爍的王宮》、《福氣財運降此地》、《豐收啊豐收》等,跳這種舞時,只能唱專用歌詞,不能改動,舞蹈一般都具有緩慢、穩健、古樸、莊重的特點。
鍋莊舞
新鍋莊的歌詞內容、舞姿都比較靈活,多反映生產勞動,和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和經商貿易活動,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壩子的上方》等,新鍋莊是青年人喜愛的歌舞。鍋莊舞的舞步分為“郭卓”(走舞)和“枯卓”(轉舞)兩大類。“郭卓”的步伐是單相的朝左起步,左右兩腳共舉七步為一節,這樣輪回起動,由慢轉快,步數不變,舞步比較簡單,參跳人易學,故人數甚眾。“枯卓”的舞姿多樣,種類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六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
關鍵字: 宗教 桑耶寺 甘肅 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