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旅游概況
金昌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商周時期,為西戎牧地。春秋戰國至秦,月氏族駐牧于此。漢初,屬匈奴休屠王轄地。自西漢武帝置縣,到元初的千余年間,曾設鸞鳥、番和、驪革干、顯美、番禾、焉支等郡、縣,元置永昌路,明置永昌衛,清改為永昌縣,沿用至今。
1912年3月,永昌縣歸中華民國甘肅省政府管轄。1936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進駐永昌,建立了中華蘇維埃永昌區(縣)政府,僅存23天。1949年9月永昌縣解放,建立永昌縣人民政府,隸屬武威地區行署。1981年2月9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金昌市,轄永昌縣。
金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戈壁、綠洲、大漠東西展開,南北更替,相間排列。按特征可分為三類:西南部祁連山冷龍嶺及其支脈,山勢雄偉挺拔,有“祁連近天都”之稱,冷龍嶺為境內最高峰,海拔4442米,終年積雪,山間分布天然森林和高山草甸,植被覆蓋率達75%,是金昌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自古就有“祁連雪皚皚,焉支草茵茵”之說,是久負盛名的天然牧場。中部祁連、大黃、武當、龍首諸山之間的永昌、清河、三堡等綠洲,海拔在1800米左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境內主要農作物種植區。東北部海拔在1500米左右,除寧遠、雙灣綠洲外,其余則為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草原。
金昌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文物古跡繁多,已發現200余處。有新石器時代的鴛鴦池、二壩遺址;有西漢時期的驪革干遺址,漢、明長城及為數眾多的漢墓群;有唐代圣容寺塔;有被譽為“河西中天一柱”的明代永昌鐘鼓樓;有以北海子塔為主的古建筑群等風景區,有雪山、草原、松濤、水波相映成趣的西大河風景區,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
金昌市概況:
位置:金昌市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段,位于東經101°04′35′—102°43′40′,北緯37°47′10′—39°00′30′之間。
面積:轄區總面積8896平方公里。
人口:46萬人。
行政區劃:現轄一縣、一區、8個鎮4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金川區轄2個鎮,6個街道辦事處。
金昌旅游投訴電話:0935-8214499
甘肅省旅游投訴電話:0931-8411200
國家旅游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人民文化廣場位于市區新華路南側,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是一個集休憩、游樂、觀賞、集會和慶典活動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人民文化廣場由市政廣場、文化廣場和綠色廣場三部分組成。市政、文化廣場占地5.5萬平方米,主要由旗區、城市主雕、大型音控噴泉、室外電子顯示屏等組成,地面采用淺色地磚和剁斧式花崗巖交叉鋪砌。大型音控噴泉主噴泉高度28米,采用聲、光、電并由計算機系統控制,可任意組合成30多種不斷變色、形式各異的噴泉造型。室外電子顯示屏的有效顯示面積為48.45平方米,可播放各類信息。城市主雕總高度19.81米,寓示金昌市1981年成立;其三足鼎立的不銹鋼形體寓示著金昌政治、經濟、文化的騰飛和崛起;上端的不銹鋼球體象征地球、太陽,突出“絲路明珠”的含義;頂端的“金娃娃”為雕塑主體,取鄧小平同志1966年3月來金視察時盛贊金昌是“難得的金娃娃”之意,集中體現金昌人民以豪邁的激情展開雙臂擁抱明天、邁向新世紀的精神風貌。綠色廣場占地6.5萬平方米,由5000平方米的人工湖及仿古湖心亭、大面積草坪、園林小路及點綴其間的常青樹和花灌木組成。人民文化廣場總概算2500萬元,于1997年8月開工建設,1999年10月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到2001年6月,大型音控噴泉、室外電子顯示屏、城市主雕等配套設施全部建成并被評為2001年甘肅省“飛天獎”建設工程。
關鍵字: 文化遺址 永昌 甘肅 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