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瘦西湖
步入瘦西湖景區,映入眼簾的是長長的堤岸,這就是知名的長堤綠柳。緩步慢行,沿途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花綻放,柳絲飄搖,狹長的湖面蕩漾著碧波。想起古人對瘦西湖的評述,大意是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只有揚州的西湖占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這個“瘦”既是外在的形態,又是內在的神韻,展現著其纖秀俏麗的風姿。其實,瘦西湖是一條河,在交通運輸以漕運為主的江南古代,瘦西湖所在的河道是古運河通向揚州城的水路要道,從隋唐開始,沿河兩岸陸續建園,至清代盛世,尤其是康乾兩位皇帝的多次南巡,集結揚州鹽商富足的財力和揚州特有的人文環境,三十里樓臺應運而生,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秀麗景色。不知不覺走完了數百米的長堤,徐園坐落在長堤的盡頭。出行之前的4月8日,國家郵政局剛剛發行了題為《揚州園林》的郵票,3枚郵票分別是何園、個園和徐園。早就知道何園和個園是揚州最有代表性的園林,可徐園好像沒聽說過,原來它在瘦西湖景區。郵票是國家的名片,能列入郵票的發行計劃,想必與眾不同。游人明顯多了起來,會聚在徐園的內外,各團隊的導游們都在講解著,我也湊過去聽聽。還別說,聽導游的講解就是與自己瞎看不一樣。就拿園門上“徐園”二字來說吧,為何一個是行書,一個是草書,這里就蘊含著歷史典故,當然,這樣的典故也未必真實,但聽來蠻有意思。徐園原為清初韓園桃花塢的舊址,民國四年成為當地軍閥徐寶山的祠祀,故名徐園。徐園不大,主要景物是一館、一榭、一亭、一池,加以花木竹石的陪襯,小巧又精致。徐園是園中之園,其園林藝術特色在于它猶如庭院中的影壁、廳房中的屏風,轉過“影壁”,拉開“屏風”,顯露出藏在后面的精華,感嘆瘦西湖構園藝術的高超。穿過徐園,眼前的湖面豁然開闊,瘦西湖最主要的觀賞景區呈現在眼前。越過花紅柳綠間的小虹橋,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門前的那對獅子很有特點,不顯肅然威嚴,而是憨笑迎客。小金山是一個狹長的小島,當年為乾隆皇帝南巡開挖新河,用河泥堆積而成,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臺、琴室、書屋、棋苑、月觀都集中在這里,正如古人詩云:“亭榭高低風月勝,柳桃錯雜水波環”。小金山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最西端的釣魚臺。釣魚臺原稱吹臺,是演奏絲竹樂器的地方,因乾隆皇帝在此釣魚,便改稱為釣魚臺了。釣魚臺只是一座體量不大造型簡單的亭子,但卻是中國名亭典范之一。站在釣魚臺前,正前的圓洞可以看到五亭橋橫臥波光,而左側的圓洞中聳立著巍巍白塔,這就是中國園林中的“框景”藝術。釣魚臺前人多雜亂,不好拍攝圓洞中的一橋一塔,在湖北岸拍張遠景吧。走出小金山,湖畔停泊著一些游船畫舫,近前詢問,一條船可乘坐16人,劃到二十四橋需要240元。也就是說,我要是獨自租一船,需付240元,要是與別人一起拼乘,便可以均分,最理想的是湊夠16人,只花15元。等了一會兒,沒有人拼乘,算了,還是慢慢走吧。瘦西湖在小金山拐了個90度的彎兒,我沿著湖北岸走著,空氣中飄來陣陣的清香。前方一群人正圍著看什么?近前一看,原來是一片瓊花樹林。茂密的綠葉間綻放著潔白的花朵,散發出怡人的香息。瓊花大如盤,白如玉,噢,還是揚州的市花呢。別的花一枝一朵,而瓊花很獨特,外圍是8朵5瓣平展的無蕊小花,內芯是無數朵更小的小花含蕊綻放。“維揚一枝花,四海無同類”,瓊花生長在長江中下游流域,唯有揚州的瓊花有故事,傳說千年之前,隋煬帝為南下揚州賞瓊花而竭盡國力開鑿大運河,卻也成就了中國歷史上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動脈。越想越覺得這次來揚州真是時候,不然怎么能看到盛花期的瓊花呢!向前望去,五亭橋和白塔進入了視線。五亭橋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如果把瘦西湖看成娉婷玉立的少女,那么五亭橋猶如少女腰身上的腰帶。五亭橋不僅是瘦西湖的象征,也是揚州的標志。五亭橋是兩淮鹽運使為迎接乾隆的第二次南巡所建,因橋亭像盛開的蓮花,也叫蓮花橋。上部的橋亭清雅秀麗,下面的橋基敦厚凝重,融合了南北建筑藝術風格。橋身共有大小不等的15個橋洞,據說每到月圓之時,每洞各銜一月,泛舟洞間,別具情趣。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這樣評價中國古代的石拱橋: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藝術的橋是五亭橋,并稱贊五亭橋是中國古代交通橋與觀賞橋結合的典范。走上五亭橋,小坐片刻。橋上男女老幼不少,或站或坐,講著不同的方言,流露著興奮的表情。遠望湖面
關鍵字: 俏麗 天下 揚州 桃花 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