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桐·燒香祭祖的天下第一堂
原本想當當驢友自己乘車去壺口,然而,又被交通問題所難。為圖省事和方便,我們還是參加了旅游團隊。
那天早上六點半就從太原迎澤大街天一宮乘車順利出發。
參加旅游團雖然多花了一些錢,但還是要省許多事兒,首先不去思考交通問題,于是,一上車就可以安心睡覺,養精蓄銳。
三個小時后,我們來到了第一個景點——大槐樹風景區。
洪洞大槐樹,又稱古大槐樹,位于洪洞縣城西北二公里的賈村西側的大槐樹公園內。據說,大槐樹是明代遷民的遺址。大槐樹景區的大門前,游客們人人都想照像,個個都想搶個最佳位置。其實,那景區的大門是人工制作的根雕大門,象征尋根祭祖的正門,為槐根造型,東西跨度二十米,高十三米,其造型古老滄桑、偉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勁有力。大門上書“大槐樹尋根祭祖園”。
進門迎面就是一墻“根”字影壁。導游介紹說,影壁上大大的隸體“根”字是由中國原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書畫家張仃老先生題寫。那一個“根”字,字體蒼勁有力,穩健端莊,隱含象形,寓意深邃。左右兩旁楹聯是篆書“欽水”、“思源”四個字。影壁背是“古大槐樹賦”。
往前去就是通往大殿的槐香橋和鸛鳴橋。槐香橋取“懷鄉”意,“望鄉更覺香,回鄉香愈濃,香飄千萬里,懷鄉情更切”。鸛鳴橋是情結,“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老鸛窩是一個情結,世世代代為移民后裔魂牽夢繞,它是老家的標志,是祖地的圖騰。
過橋就是獻殿,仿明代全木結構建筑,是祭祀時用來擺放供品的地方和主祭人員的活動場所。
過獻殿就來到了祭祀的廣場。據資料介紹,祭祀廣場東西寬九十九米,南北長九十三米,建設面積為九千二百余平方米,青石板,肅穆莊嚴,可容納萬人祭典,也稱為萬人廣場。 拾級而上就是祭祖堂 ,建筑風格為仿明代建筑,為整個祭祖園的核心。
祭祖堂坐北朝南,堂前置露天銅鼎香爐,堂內設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僅體現傳統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題。
洪桐大槐樹景區的祭祖堂,是全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號稱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于是,近年來,大陸民眾競修家譜,海外同胞尋根祭祖,都紛紛到大槐樹祭祖堂查詢自己的血緣關系。在這里,只要你報上姓,工作人員就會迅速告訴你的姓在那個排位。不過可要注意喲,燒香拜祖后,還要去登記姓氏,然后給點香火錢喲。
出了祭祖堂,可以看見一巨石,上書“母親石”,是我國著名書畫家董壽平一生書畫作品的絕筆。
從祭祖堂出來,我們就自由活動了,于是就去了園區的農家車馬院落,一座座農家小院都是仿照民間新修的。
有的小院展示了民間的手工制品和剪紙。
洪桐大槐樹 (1)
洪桐大槐樹 (2)
洪桐大槐樹 (3)
洪桐大槐樹 (4)
洪桐大槐樹 (5)
洪桐大槐樹 (6)
洪桐大槐樹 (7)
洪桐大槐樹 (8)
洪桐大槐樹 (9)
洪桐大槐樹 (10)
洪桐大槐樹 (11)
洪桐大槐樹 (12)
洪桐大槐樹 (13)
洪桐大槐樹 (14)
洪桐大槐樹 (15)
洪桐大槐樹 (16)
洪桐大槐樹 (17)
洪桐大槐樹 (18)
洪桐大槐樹 (19)
洪桐大槐樹 (20)
洪桐大槐樹 (21)
洪桐大槐樹 (22)
洪桐大槐樹 (23)
洪桐大槐樹 (24)
洪桐大槐樹 (25)
洪桐大槐樹 (26)
洪桐大槐樹 (27)
洪桐大槐樹 (28)
關鍵字: 壺口 旅游團 洪洞大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