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美食天下聞
柿饸炒面
美味的柿饸炒面
每到冬季農閑季節,商州山區家家戶戶都愛做柿饸炒面。這種炒面香甜美味,吃法簡便,做起來也不復雜,吃了后耐饑,要是咥上半瓷碗,從早到晚你覺不著饑。
做法:先把玉米或大麥放在鍋里炒熟,然后把柿子把一摘,搗成糊糊,攪到玉米或大麥里(玉米10份、柿子5份),拌勻,盛在席上曬干,就成了金黃飄香的柿饸了。吃的時候,把柿饸磨成面,或干吃、用開水拌著吃都不用放糖,仍然甜津津、香噴噴,別具風味。
柿子糖
柿子糖
商州大山里的人,每到金秋十月間,都把摘下的鮮柿子儲藏起來,到了春節前取出來熬糖稀,正二月用它來招待賓朋。這種柿子糖顏色鮮紅,味香柔綿,跟蜂糖差不多,它的做法是:
先把柿子把摘掉,倒入鍋里搗成糊糊,然后用豆腐包過濾,擠壓出汁液,去渣,放在鍋里反復熬煉,直到汁液熬干成糊狀,就成了紫紅飄香的柿子糖了。然后,把它裝進罐子里封嚴,一年四季不變質。吃時割一疙瘩,放在黃酒里或放在洋芋糍粑上蘸著吃,醇甜可口,風味優雅。
糍粑
商州特制糍粑
糍粑,本來是南方人用一種江米(糯米)做成的食品,但是我們陜西商州人的糍粑不是用江米做成的,而是用洋芋做成,是鎮巴柞水一帶人們夏秋季節的主食之一,本地人叫此種飯為“調和飯”。據說可以與關中的米面相媲美。山里人習慣了他們的洋芋糊湯飯,而一旦來了客人便以“硬糍粑”來招待客人,從而糍粑亦成為陜南乃至陜西的一道名貴風味小吃。
孝義柿餅
孝義柿餅
明朝祟幀年間,商州有位姓黃的知府曾特意帶了"孝爺灣"的柿餅進京朝貢皇上,皇上將柿餅放進口中嚼時,頓覺“甘甜順喉下,爽氣溢雙目”,便連連稱贊,忙問:“此品何名?出自何地?”黃知府回答道:“此乃柿餅也!系臣轄地商州孝爺灣所產”。“啊!”皇上驚曰,“食品倒是極好,只是這個地名有點……”黃知府遂將此地的風土人情詳告皇上,皇上說,“‘爺’焉能亂用,豈不知寡人乃天下最大的爺。聯念此地百姓孝道仁義,改名孝義灣吧!”從此,“孝爺灣”就改名為“孝義灣”,一直沿用至今,孝義灣的柿餅隨之就更加出了名。
壯觀的制作過程
柿餅核少、個大、油質重,結的霜潔白雪嫩,回味綿甜細潤。
丹香苜蓿粉蒸肉
丹香苜蓿粉蒸肉
主打:香苜蓿、肥豬肉
制法:將香苜蓿晾干、洗凈、煮軟、切段,小麥面粉炒熟,與香苜蓿加豬油、白糖及調味料拌勻,碗里下層放上切好片的去皮煮至五分熟的肥肉,上層放好拌勻的香苜蓿。
特點:肉味鮮香,苜蓿飄香,肉味與苜蓿味巧妙結合,一番風味,自是獨特誘人。
關鍵字: 柿餅 炒面 粉蒸肉 糍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