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寺
塔院寺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因寺院中有釋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跡圖碑和五臺山教主文殊菩薩的發塔,被佛教信徒視為圣地。因釋迦牟尼舍利塔即藏式大白塔,造型優美,加之處于五臺山的中心臺懷鎮,四周分布著寺廟,所以它便成了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首五臺山的標志。
在歷史上,塔院寺和它旁邊的顯通寺原為一座寺廟,這里就是原寺廟的塔院。明朝萬歷七年到十年(公元15791582年),對寺院的殿宇進行了改建,讓它和顯通寺分開,成為一座獨立的寺院,并取名為塔院寺,直到今天。
塔院寺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積一萬五千六百平方米。全寺有殿堂、房舍一百二十余間,大體上可以分為左、中、右三個院落。入口有兩處,一處是萬佛閣旁的南正門,一處是顯通寺鐘樓下面的東門。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白塔、藏經樓,以及禪堂院、文殊發塔院和山海樓、伽藍殿、祖師殿等。天王殿內供著觀音菩薩像,背后立著一座法令碑,再后才是護法神韋馱像。兩旁是四大天王的塑像。大雄寶殿又叫大慈延壽寶殿,殿中供著釋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賢菩薩像,兩旁是十八羅漢像。清朝康熙皇帝題寫的“景標清漢匾、乾隆皇帝寫的“攬妙曼云匾、嘉慶皇帝寫的“尊勝法幢匾,均掛在大雄寶殿內。
關鍵字: 五臺山 佛教寺院 塔院寺 舍利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