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業化--麗江古城
世界文化遺產業化--麗江古城
#formatimgid_0#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中)
我兩次到麗江,再近這次在城內沒拍什么相片,就把上一次拍的傳統相片進行翻拍,效果較差,請大家見諒解 。麗江古城是我所到古城中(平遙、夙凰等),我認為最有看的、最有玩的,不論是風景、人文古跡、歷史內涵都極豐富,我來了兩次也不能游完,一般的作家、畫家、攝影家都要在這里住上三個月、半年一年的,慢慢觀察、走訪、品味,才能找到靈感,從而得出上乘的作品。下面我就麗江的水、井、橋先給大家作簡單的介紹,不周之處敬請愿諒。
麗 江 的 水
麗江的水源于玉龍雪山融化之水和黑龍潭的泉水,因沒有污染,水清澈透明,玉河水流至玉龍橋,就是前所面所拍相片,有兩架水車處,一分為三,依位置和流向分為東、中、西三條水系注入古城,至古城再分支流貫通全城,穿垣入戶,清涼弗及,這里的人家即于水上架以木板或建作石頭小拱橋,往來其間。形成水邊楊柳垂絲,柳下小橋座座,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獨特風貌。故稱“高原姑蘇”或“東方威尼斯”。
觀賞水景,可從多角度觀賞。一是自然之水,中河之水流至大石橋,水緩河寬,水色清純,明凈鮮活,充滿生機,站在橋上,可看玉龍雪山倒影。光義街一帶的西河,因河的落差較大,流水相激,一路嘩嘩聲不絕于耳,象置身于山泉之感;二是生活之水,古城人的擔水、做飯、洗菜、洗衣也是一道風景線。古城人愛水護水,清晨是取飲用水之時,10點以后方能洗菜、洗衣,用水之俗,人人恪守;三是習俗之水。新華街、四方街、大石橋一帶,河寬岸多,許多民間習俗常在此舉辦,我們就看到了放河燈,送紙船的習俗;四是清潔之水。西河的賣雞碗豆橋和賣鴨蛋橋下,有水閘,閘下西河水,溢出河床的水可沖洗四方街;五是閑適之水。新華街、密士巷和大石橋一帶,是古城人休閑的好去處,品茶、飲酒、賦詩、作畫、讀書的人總是伴著河水流淌進入你的眼簾。
#formatimgid_1#
(圖一)
#formatimgid_2#
(圖二)
古 城 的 橋
麗江古城有三條河水,中河(玉河)是遠古的自然河,木氏土司用人工挖掘的西河和麗郡改土歸流后開挖的東河都是從中河分出,于是,這城市便多了另一道維妙的景觀:橋。
栗木板橋是古城內較早的古建筑之一,也是最古老的橋,其次是石拱橋和條石石板橋。中河和西河上,至今仍留存多座古栗木板橋。栗木是耐腐木料,它的耐腐度與石料相差無幾。西河的栗木橋,有的是一塊栗木,最多不過四塊。一頭搭在自家大門的石階上,一頭橫跨河水,與街路相接,隨意,自然。人行橋上,水映倩景,微微顫動,心隨水動,橋與水吟。石拱橋,是明代的木氏土司聘請內地的工匠,精心設計,斥巨資營造的古橋。在三條古河上的橋有76座之多,有單孔橋、雙孔橋、多孔橋,如果把各民宅附屬的小橋、便橋也計算在內,據說達350座!當地人說,橋是麗江古城的了望臺,站在高大的石拱古橋上,極目水流處,傍河街道、臨渠小巷盡收眼底;橋又是古城的連心橋,南來北往的納西婦女,在橋上相遇,找個橋耳朵坐下來,盡述彼此的心事。于是憂愁拋到河里,橋上蕩起了歡笑聲……。是橋給這座古城憑添了“浪漫的空間”。
關鍵字: 麗江古城 大石橋 新華街 木氏土司 玉龍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