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木王府
麗江木王府
按:因為傳不上相片,我只有把四年前寫的游記貼上,待能上傳相片后,再請大家欣賞圖片。 后來網站又修好了,所以把圖片貼上,只是這組圖片曝光都過了,雖經壓暗,也不可能解決。也就是說曝光過了或曝光不足的片子是不好修改的。
麗江木王府
由于我有老年證,可免費進木王府,他們三人每人需要三十五元,他們不想花這錢了,于是我和他們三人分開游玩。我就一個人去了木王府,才到木王府門前,就看見了一塊木牌坊,上書“天雨流芳”四字,“天雨流芳”是納西族讀書去的譯音。納西族男子驃悍、硬朗,彎弓打獵,并以能吟詩、作畫、弄琴為最高境界,納西族婦女善良美麗、勤勞,操持家務,撫育兒女,田間勞作。天雨敲動了納西族歌唱生活,追求知識,贊美家鄉的無限激情,幻化出了“天雨流芳”的動人詞句。這使我想起這種崇文重教的牌坊在全國僅在北京國子監二門內看到的大型琉璃牌坊,它建于乾隆年間,比起“天雨流芳”木牌坊還要晚,這說明納西族崇尚知識,重視教育,尊重人才并不比內地差。
向前走不了一會兒,就看見了漢白玉建成,寬9米,高18米,4根石柱撐著牌坊,匾額上鐫刻明神宗欽賜的“忠義”二字的忠義牌坊。門前對聯:“鳳詔每來紅日近,鶴書不到白云閑”。此牌坊毀于文化大革命,現牌坊是1996年重建。
跨進朱紅色的木府大門,眼前豁然開朗,一片開闊的地面上巍峨聳立著一座座金碧輝映的宮殿--議事廳(它是按故宮太和殿型式修建,但它的座基只有兩層),漢白玉基座雕刻精美,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宮之內。故“北有故宮,南有木府”名不虛傳。接著依地勢建有儀門、萬卷樓、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配殿、閣樓、戲臺、過街樓、家院、走廊、宮驛等15幢,總計162間,建筑恢宏大氣,雕梁畫棟,光彩照人,被譽為“麗江紫禁城”。因其“多僭制”,故而徐霞客也被拒之門外,只得遙望木府嘆息:“宮室之麗,擬于王者”。
在木王府的建筑里有一奇特的建筑,那就是從木王府正院到后花園,要過一道長長的天橋。天橋下是繁華的街市。據說,當年建造木王府,為保存這條百姓的通道和熱鬧的市面,木王下令建了這座大概是中國最早的天橋。寵大的王府大院因此被一分為二。“給百姓讓出一條道來!”古時木王深諳“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理,對黎民又是何等胸襟?
木氏土司歷經元、明、清三朝22代470年,史稱其“土地廣大,富冠諸土郡,知詩書,好禮守儀”,民間尊為薩當木天王。明洪武15年(1382年),中央王朝設置的麗江軍民府在古城建衙署,木氏土司建造了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筑群。后大部分建筑被毀,1996年麗江地震后,地方重建,1999年建成,并設立了古城博物院。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
(圖九)
關鍵字: 后花園 木氏土司 木王府 漢白玉 雕梁畫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