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少數民族民間歌舞
阿哩哩
阿哩哩是納西族的一種傳統歌舞,其基調歡快輕松,逢節日和高興之事,你都能看到納西族圍成圓圈,跳這種傳統的民族歌舞。阿哩哩跳法簡單,跳舞者手拉著手,一人領唱,眾人相和,邊跳邊唱。“阿哩哩”曲調固定,歌詞內容則即興創作,多系表達人的歡樂心情,五言一句,先唱后三字,再從第一字唱起,一般納西族的村寨廣場和古城四方街及新城紅太陽廣場常能看到納西族圍成一圍,即興跳阿哩哩,你可隨意加入其中,親自體驗這種古老的民族歌舞。
歌舞
納西族熱巴舞
熱巴舞是一種受藏族影響的納西族歌舞形式,為集體舞,表演時男子手拿銅鈴,女子手拿曲柄鼓,男女混合演出。熱巴舞是一種廣場表演形式,歌聲鼓鈴隨歌舞節奏而變化,時而昂揚飄蕩,鈴鼓作響,時而舒緩深情,鈴鼓低鳴。熱巴舞氣氛熱烈,并拌有雜曲和民間歌舞,是深受納西族喜愛的一種民族歌舞。熱巴舞一般是在喜慶之際或盛大的節日時跳,通常在村寨廣場或城鎮寬闊地舉行。
傈僳族打歌舞
打歌舞是傈僳族的一種民族歌舞,跳舞者圍在篝火四周,隨葫蘆笙邊歌邊舞。打歌舞以跳為主,跳舞節奏不斷變化。打歌舞的起源有個美麗的傳說,有個老人養了五個剽悍的兒子,他們保護山寨,抵御入侵者,后來這五人英雄被敵人毒死了,村民們為紀念這五個英雄,圍在篝火邊。以歌哀悼,外敵也被嚇得不敢入寨,從此傈僳人過上了太平日子。
華坪傣族孔雀舞
華坪傣族的孔雀舞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潑水節等傣族盛大的民族節日里,你才能看到當地傣族跳孔雀舞,無論是群舞,雙人舞和單人舞,都將孔雀各種姿態進行模擬和藝術夸張,給人以一種柔美的享受。
傈僳族口弦
口弦是傈僳族傳統樂器,為每一個傈僳族青年男女所喜愛。弦身以約3寸長,半寸寬的竹片或銅片制成一條溝,中間刻起一片簧即成。演奏者對準口腔輕輕吹彈,讓彈片的聲音在口腔里引起共鳴,然后以氣息的調節使音色變得柔和、悠揚、口弦的表現力很豐富,在傈僳族生產生活中廣為運用。 *納西族哦熱熱 是流傳于納西族民間的一種傳統歌舞,節奏鮮明,高亢嘹亮,氣勢雄渾。演唱時伴以簡明而粗獷的舞步令人仿佛又回到了遙遠的游牧生活年代,反映了納族人古代游牧生活艱辛與歡樂。現成了歌唱幸福,向往美好的群眾性娛樂歌舞。
摩梭人甲搓舞
是摩梭人的“打跳”或“鍋樁舞”。甲搓舞的起源,傳說是古代摩梭人在受到外族侵犯時,部落首領發動族人在村口壩場上燃起一堆堆熊熊大火,并圍著火堆吶喊跺腳,制造聲勢,助長威風。打退敵人后,又圍著火堆唱歌跳舞以示慶祝勝利。甲搓舞演變成了群眾性娛樂舞蹈。今天,人們為了慶祝豐收,歡度節日,祈祝神靈等,都要跳起歡快的甲搓舞,青年年男女也借機談情說愛,結交阿夏。甲搓舞舞姿粗獷,節奏剛健明快,跳來令人暢快淋漓。
關鍵字: 傳統 少數民族 民間 納西族 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