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在麗江
(大研古鎮里布拉格cafe的留言本)
(束河古鎮的cafe)
(大研古鎮)
(瀘沽湖畔)
(瀘沽湖)
麗江,對于歷史學家來說,是座幾百年歷史的滇西北古城;對于建筑學家來說,是中國木結構建筑的經典;對于文化學家來說,麗江是東巴文化的活化石。
對我來說,久仰麗江的大名,有人說它小橋流水,有人說它燈紅酒綠,有人說它是艷遇之城……
與其說我和菁菁來了場跨年度的旅行,倒不如說我們就是停在麗江,曬曬高原的太陽,賞賞古城的流水,借此告別一年的忙碌慌張,為新的一年換個清爽的心情。
2007年12月29日至2008年1月5日,我們在麗江。
淡淡的時光
因為住在大研古城里,在麗江的大多時間都在大研度過。古城沒有城墻,本以為又是毛主席他老人家革了城墻的命,后來才聽說,納西族的城都沒有墻,人家這個民族本來就有顆開放的心。
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放射狀的幾條路分別通往不同的方向,每條主要的路又岔出很多小巷子,幾條小河和道路交織在一起,頗有點水鄉的味道。
叫“四方街”,其實是個廣場。經常有當地的老太太穿著納西族的衣服,圍成一圈載歌載舞,中間圍的不是篝火,是放歌曲的錄音機。
路上鋪的都是石板,往往中間有三條縱向的石板,兩邊是橫向的。有天出了古城打車去外面吃飯,剛好司機是從小在古城里長大,他告訴我們:他小的時候,古城里的路只有中間那三條石板,兩邊的是后來才加上去的。仔細看看,果真是中間的比兩邊的光滑得多。
那條酒吧街我不喜歡,太繁華了,太奢糜了,白天還好,到了晚上就成了三里屯,我覺得跟我對古城的定義反差太大。要么就是我真的老了,因為客棧里住的其它人每天都會在酒吧里泡到很晚才回來。
我喜歡大石橋一帶,那么清澈的流水一刻不停地沖刷著河底的水草,好像匆匆地有什么急事兒,水里無數的魚拼命地逆著水流往上游,它們似乎都知道,每時每刻都要竭盡全力地和水流抗爭,否則就要被沖到城外,再也見不到大石橋,和河邊的那么多漂亮的咖啡館了。
咖啡館,我喜歡離大石橋不遠的“布拉格cafe”。黃色調的裝修,加上落地的玻璃窗,讓屋里顯得特別敞亮,每個桌子上都擺著一束鮮花,太陽照進來,讓人覺得生活真美好。來這兒的人都是來看書的,這兒有好幾書架的藏書呢。我發現了一本錢其琛寫的《外交十記》,悶頭讀了一下午,只看完了其中的三記,于是后來有天又用了一個下午,點了杯普洱茶,吃著從街上買的龍絲糖,再讀了三記。
在光義街一帶有家很有特色的木雕店,叫“老木工作室”,古樸的房子里擺滿了店主人老木的作品,全是用一整塊木頭雕的,泛著紅帶著黑的古銅色,大的快有房頂那么高,小的就指甲蓋那么一點。作品中有些是根據納西族傳說中的男神和女神創作的,有些卻是老木根據自己的想像,創意出來的,形象頗有外星人的感覺。
老木是當地農村的納西人,自幼喜歡畫畫,家境貧寒輟學在家,白天務農,晚上就點著燈畫畫,后來鎮里的文化站站長聽說有這么個少年,就派人送來了筆墨和宣紙,那是老木第一次用上宣紙畫畫……后來的老木,在林場伐過木,在茶館打過工,直到開了這家木雕店,遇上了來麗江旅行的成都姑娘阿俊,兩個人結了婚,一起把木頭賦予生命,把頭腦里的一切記憶和想像都盡情轉化成作品。
關鍵字: 麗江 咖啡館 四方街 大石橋 瀘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