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苗族踩花山
苗族,為蚩尤部族后,蚩尤者,炎帝屬也,于炎黃一統后背而南下,入百越進入今天的湖南、廣西、云南、貴州一帶居住。
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
花山節是昭通市苗族傳統節日,但花因方言(支系)不同,節日活動的時間也不同。白苗的 花山節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間。花苗的花山節為每年農歷五月 初五,即端午節。
花山節,稱“踩花山”、“跳花”等。苗族傳統節日。流行于貴州南部和中西部以及四川南部、云南東南部。節日期間,苗族人民盛裝匯集到傳統的跳場坪,青年男女跳場中央的花桿跳舞,男青年還進行爬桿、 賽馬、斗牛、 射箭等比賽。人數多時達幾萬人。
云南永善縣的馬楠山一帶,云、貴、川三省毗鄰,苗族同胞集中,人們跨省前來參加,人數常達數萬人,規模盛大,萬眾歡騰。屏邊苗族自治縣舉行的花山節規模也很大,文山、馬關、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趕去參加。
一年一度的踩花山,是苗族青年男女求戀尋偶、定情結侶的好時機。屆時青年男女盛裝而來,有的雖居住較遠,也都聞訊參加。有的男青年吹奏蘆笙的技藝高超,能夠邊吹邊舞,倒立翻滾,吹奏不息。在蘆笙的伴奏下,小伙子攜帶小陽傘找尋觀察自己中意的姑娘,如有目標,就打開小傘,向對象靠攏。姑娘如不同意,就翻身跑入姑娘群中躲藏;如果雙方有意,姑娘就半推半就地在傘下與小伙子交談傾訴。訂情以后,再行拜訪雙方父母,談論婚嫁。會場花桿頂端,還懸有紅布包裝禮物,桿身涂有油脂,難于攀登。有技能高者,能夠頭朝下倒爬登桿,取得紅包,就是獎品。
節日到來之前,花山主辦人就要在舉行花山盛會的地方高高地豎起一根木桿,稱為花桿。在離桿頂一米左右的地方,掛有紅、黃、藍、白色彩帶,以及象征喜慶和將要獎給爬花桿優勝者的蘆笙、糖果等。花山節不論是哪個民族,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主辦人準備一些酒,招待前來采花山的客人。花山場上,舉行武術、斗牛、賽馬、射弩和打毽子等比賽活動。獲勝者由主辦人掛紅戴花,給予物質獎勵。青年男女對唱山歌,尋愛寄情,互訂終身。過去,花山節往往由無嗣求子者籌辦。現在,各地政府為發揚民族文化。每年都撥專款資助,各地花山場日益興旺。近年來,大關境內的苗族“花山節”,很少有筑城儀式,大多以文藝表演,足球、籃球、射弩、騎馬、績麻等項目為主;有的已賦予新的文化內涵,如對歌比賽,苗族服裝展示等。
關鍵字: 云南 傳統節日 昭通市 炎黃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