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守望拉薩,直到天荒地老(上)
燃一束藏香
空氣中縈繞著信仰的芬芳
沏一杯暖暖的甜茶
香濃的味道在身體里久久徘徊
窗臺上的格桑花兒
悄悄地把陽光抹上花瓣
遠處舞動的經幡
傳遞著天堂的五彩祝福
就這么坐著
默默守望
直到
天荒地老
窗外傳來汽車喇叭的聲音。不連貫,也不急促,但足以讓我從夢境回到現實。
睜開迷朦的眼,迎接我在西藏的第一個早晨。推開窗,朝外望了望,確信自己真的到了拉薩。
去洗漱的時候,發現八廊學衛生間的格局很open,不僅通風透氣,在視角上還給人留下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回到房間,大家都已陸續起床。除了江哥計劃去布達拉宮以外,其他人都沒有具體的打算,包括我。
簡單收拾了一下,獨自走上了拉薩的街頭,開始用雙腳去感觸這個陌生的城市。
拉薩的清晨,有些冷。
很多到過西藏的人說過,經過多年的打扮和粉飾,拉薩已經變得不那么拉薩了。甚至有些面目全非。
在北京路的兩側,是各種各樣的中西餐廳,大型超市,戶外用品店,潮流服裝店。那些頗有民族氣氛的鋪面和建筑被逼迫在其間,茍延殘喘。
抬頭仰望的同時,撲面而來的是花花綠綠的廣告牌,腰肢亂顫地吸引著人們的眼球。招牌上,藏文被漢字和英文擠得無處落腳。
更為醒目的是,為了迎接西藏自治州的四十歲生日,在拉薩大大小小的街道上方,被強行地掛上了五顏六色的慶賀彩旗。那原本從容的空間,突然變得局促起來。
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卻并不去計較。
我固執的認為,這只不過是一些表膚的瑕疵。而我愛的,是西藏的骨骼。
買了份拉薩地圖,邊走邊看,不知不覺的就到了布達拉的腳下。
當那雄偉大氣,端莊無比的宮殿占據我全部思維的一瞬間,我的心跳的確比平常加快了不少,伴著有些急促的呼吸。
在宮殿南面的廣場找了個角落,坐下來,久久地仰望著這個由紅,白,黃組成的巨大建筑。一切都是那么的,真真切切。
滄桑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濃烈的宗教色彩,古老的故事傳說,使之成為了拉薩乃至整個西藏的不可替代的象征。換句時尚點的話來說,布達拉就是西藏永恒的“代言人”。
目光下降到布達拉的前廣場,一個為大慶而建的粗笨的觀禮臺闖入視野,打破了宮殿原有的和諧。這無疑是讓人沮喪的。
離開北京路,轉入羅布林卡路。在路的盡頭,是西藏博物館。
我打算去看看西藏的骨骼。
2
走到博物館的大門,看見兩排穿戴整齊的工作人員,腰桿筆挺,面帶微笑。連入館的臺階上都鋪著紅地毯。看到這個陣勢,我受寵若驚,吞了口唾沫,臉上也呈現出一個“v”字形笑容。
誠惶誠恐地向里走去。一只腳剛邁入大門,猛聽身后一聲呼喝,一個貌似保安的哥們突然躥到我面前,冷冷的丟下一句藏普(西藏腔的普通話):馬上就有領導來參觀,下午再來。
一臉悻悻的離去,尷尬無比。
來到博物館對面的圖書館,正巧碰上“內地西藏班(校)辦學20周年成果展”。這回可學乖了,向門衛打聽得知可以自由出入后,才邁步進去。
館內沒什么人,除了一些當地的老師和學生,就我一個游客。
一樓大展廳的墻壁上,掛滿了藏族學生在內地西藏學校學習和生活的照片。一個個生動可愛的面孔,綻放著陽光的笑容,講述著他們在異鄉的生活。
那些高原的孩子,大多數是初、高中的學生,小小的年紀,就要學會堅強的去面對新的環境,去努力追求他們的夢想。學生們為了節省開支,常常在內地一呆就是幾年,只能靠那些薄薄的信紙去傳遞那份沉甸甸的鄉愁。
但他們是幸福的,因為只有成績優秀的學生才有機會去內地讀書。
除了相片,墻上還貼滿了各種各樣的獎狀和證書,碩果累累。
在展廳內的桌子上,擺著學生們的優秀作文,畢業留言冊,到各地夏令營的照片集,精巧的手工藝品,靜靜地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
其中的一個手工作品,讓我印象猶為深刻。制作者是一位叫卓瑪女孩,用彩紙折了兩千多顆星星,然后把它們粘在一塊白底的木板上,組成一幅中國地圖,起名為“星連心”。
我在這幅地圖前駐足了很久,一股莫名的感動涌上心頭。
在展區的出口處,有免費索取的學生優秀作文選集,拿了一本,坐在圖書館外的石階上,慢慢地翻看著。
樸實的文字,真誠的心靈。一個個甜酸苦辣的故事在眼前浮現。
就這么翻著,讀著,直到太陽把我的眼睛刺痛。
3
午后,在街角的一家小面館解決了午飯,然后順利的進入了博物館。5元錢的學生票,讓剛脫離學生關系的我懷舊了好一會。
博物館通常是一個地方的歷史脈絡和文化沉淀的濃縮,每到一處地方旅行,我都盡量先去當地的博物館轉上一圈。
同樣,在西藏的第一站,我沒有選擇聞名中外的布達拉,而是默默無聞的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的主館是一個頗具民族風格的建筑,古樸宏偉。內部的設施卻又非常現代、完善。
一樓的展館主要介紹了西藏的史前文化以及后來的歷史演變過程。最有意思的是那些生動的巖畫,反映了早期西藏人民的生活娛樂,那些看上去簡單幼稚的線條讓我備感親切,因為我的繪畫水平與之旗鼓相當。此外,松贊干布戴過的頭盔也倍受我的青睞。
二樓展廳介紹了西藏豐富的文化藝術,可觀指數絕對是五顆星。光藏文字n種行云流水的字體就讓我嘖嘖稱奇。各種精美的布繪、刺繡、堆繡唐卡更是讓人眼花繚亂。還有那些形象怪異,兇神惡煞,威猛無比的藏戲面具,看得我心花怒放。如果能在嘉年華的化裝舞會上戴上這么一個面具,再掛上一串骷髏頭佛珠,絕對是酷斃了。
三樓是西藏的各種風光、地質照片,還有各種動植物、礦石標本。在藏藥標本前轉了轉,發現很多都是用于“滋x補x”、“固x培x”、“強x健x”的。一個民族的崛起,靠的是國家的強大。一個個體的崛起,選擇藏藥,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四樓是。。。哦,對了, 沒有四樓。
轉了兩個多小時,開始覺得有些疲憊了,坐在三樓的長椅上小憩,室內的空氣里也彌散著陽光的味道。
走出博物館,在馬路旁隨便攔下一輛朝市中心行駛的公共汽車,一躍而上。
車上人很多,發動機喘著粗氣,環繞于耳邊的全是聽不懂的藏語,每一張臉譜都很生動。我喜歡這種感覺。
車過布達拉宮不久后,估摸著差不多就和藏民一起下了,看了看地圖,離旅館還有一段距離,距大昭寺不遠。
4
朝大昭寺的方向走去。
路過一家音像店,很小的鋪面,播著藏歌,老板是一個挺帥的長發小伙,長得很藏族。
不自覺地走了進去,老板很熱情地打招呼。我想聽一些純藏語的歌,最好是本土歌手的,我說。純藏語,我又強調了一下。老板想了想,挑了一張。你看這張合適嗎?一個年輕的藏族樂隊,唱的都是藏語歌,當地人都愛聽的,老板笑笑。
cd的封面上印著樂隊的名字——九眼石,還有4個樂隊成員的集體照。
挺好的,謝謝,我也對老板笑笑。然后自己又挑了另一張碟,黑氆氌。一個我很喜歡的名字,也是純藏語的。
出了小店轉左,就能隱約看到大昭寺廣場。人突然多了不少,不知從哪一下子冒出來似的。
來到大昭寺的門口,人夸張的多,或坐或站,似乎在等待著什么。
一個坐在墻根的年輕僧人沖我笑笑,挪了挪身子,空出一個位置讓我坐下。他說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六點半左右,寺院會開放覺悟釋迦牟尼主殿供藏民們膜拜。這個主殿供奉著由文成公主帶入西藏的釋迦牟尼十二歲身像,平常是關閉的,只可遠觀。
好像是誰都能進去的,寺院的門票也查得不嚴,他補充到。我想我的運氣真是好得過分了,我差點狂笑起來。
坐在那個僧人旁邊聊天,問他怎么稱呼,他說叫什么并不重要,有緣大家還會再見面的。接著給我講了許多大昭寺的故事和西藏的一些軼事趣聞,引得旁邊的幾名游客也坐下來津津有味的聽著。
僧人雖然年紀不大,卻游歷過許多地方,性情很是豁達。他說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修持手勢和加持經文,并非僧人獨有。他看了看我的面相,然后做了個手勢:左手小指與右手小指相扣,左手無名指與右手食指相扣,雙手放松。對我笑了笑,讓我照著做。然后在一張紙上寫下一句漢字藏音的經文,放在我手中。心情煩躁的時候,就做這樣的手勢誦經,很快就會好起來,他說。
向他道謝,然后小心地把那張紙夾入隨身帶著的小本子里。
后來的半個多月里,我們在大昭寺的門前又見過幾次面,聊過天,不過依舊不知道彼此的姓名。
5
大昭寺門前,永遠是磕長頭的人。
離開的人,面色祥和;加入的人,表情平靜;正在磕頭的,一臉虔誠。
當一個人五體投地地跪拜于寺院前時,是一種風景;當他(她
關鍵字: 博物館 大昭寺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