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壁畫——中國的民族藝術瑰寶
西藏壁畫
西藏壁畫在西藏寺廟里,到處可以看見色彩鮮艷的壁畫,有些壁畫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據藏史記載,吐蕃王松贊干布繼位那一年,傳說他在紅霞中看見釋迦牟尼、馬頭明王、度母、不動金剛四佛,便立即命尼泊爾工匠次巴將四尊佛像刻于石巖上,并繪有五彩,這是西藏最早的壁畫雕刻藝術。
西藏壁畫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前一個時期開始于松贊干布繼位之后。因為他和尼泊爾尺尊公主與唐文成公主通婚,引進了佛像和大批經書,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這些都對壁畫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個時期的壁畫,人物形象豐滿、色彩單純,很接近敦煌壁畫中北魏、唐初的一些作品。后一時期約開始于公元10世紀末。當時,佛教黃教派創始人宗喀巴對宗教進行了改革,使黃教迅速發展成為西藏占統治地位的宗教,黃教寺廟逐漸增至3000多處。當時政教統治者每年都要從各地調集大批民間畫工長期從事壁畫繪制工作,父死子繼,世代相傳。這個時期的西藏壁畫藝術發展到最燦爛的時期。
西藏壁畫內容豐富,大致可分為四大類:一是佛和菩薩像。畫工們通過藝術給佛像賦予了人性,使佛像顯示虔誠、俊秀、慈善、嫵媚、剛烈等各種神態。二是佛本生故事變相圖。采用連續畫面形式,既繪畫佛陀一生的主要事件,同時也宣揚了佛教教義的一些故事。三是達賴、班禪及歷代高僧的傳記畫和肖像畫。這類作品像連環畫一樣展現在西藏各個寺廟里。每個人的個性特色鮮明,略懂西藏文化的人,一眼便可分辨出來。四是重大歷史事件及風俗畫。例如在布達拉宮內的壁畫上有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通婚;文成公主人藏,行至拉薩受到全城藏民熱烈歡迎的畫面。位于山南雅魯藏布江邊的桑耶寺的壁畫中,不少有比武、賽馬、擊拳、摔跤、舉重的場面,還有氣功老手用兩把鋼刀支撐腹部、手足平伸的精彩表演,反映了中國傳統雜技藝術的一個側面。西藏壁畫實際上是西藏歷史的畫卷。它形象地綜合了西藏地區的社會風貌、宗教發展、歷史傳說以及風土人情。西藏壁畫是中國民族藝術的瑰寶。
關鍵字: 中國 博物館 壁畫 藏族 西藏